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與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閣,以世襲的方式宣示豐臣政權的穩定。政治上透過太閣檢地、兵農分離、惣無事令等政策,為之後江戶幕府的發展做了一定的鋪墊。

天正20年(1592年),太閣秀吉為了平息國內土地不足分封的問題,決定出兵攻打明朝。秀吉向朝鮮提出“假道入明”的請求,卻遭到朝鮮國王拒絕。於是,秀吉決定先併吞朝鮮,再併吞明朝。同年4月,秀吉派遣16萬軍人前往朝鮮,文祿之戰因而揭開序幕。rì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只花一個月便攻陷朝鮮首都京城(今韓國首爾)、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李昖為了擊退rì軍,遣使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明朝很快便派出軍隊趕赴朝鮮救援。這段期間內,朝鮮各地出現義軍抗戰,其中郭再祐、高敬命的抗戰大大激發了朝鮮軍隊之士氣。天正21年(1593年)1月,明朝、朝鮮聯軍以提督李如松為首擊退rì軍將領小西行長,收復平壤,雖在碧蹄館之戰因寡不敵眾被rì本將領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擊退,但後來rì軍因為宇喜多秀家為首轉攻幸州山城時遭遇朝鮮將領權慄的抵抗,損失十分慘重。另一方面,李如松改變策略,焚燒rì軍糧庫,rì軍被迫退至釜山。除此之外,朝鮮水軍名將李舜臣亦率領朝鮮水軍擊退rì本水軍,rì軍在海陸受挫的情況下被迫和明朝議和。文祿4年(1595年),文祿之役在兩方議和下結束。

慶長2年(1597年),秀吉再次出兵攻打朝鮮,慶長之役開始。同年2月,明朝再次出兵支援朝鮮,首以明末名將麻貴,與rì軍加藤清正等人在蔚山交戰。朝鮮水軍在開戰初期被rì軍擊潰,迫使朝鮮再次起用李舜臣抵抗rì軍。李舜臣在鳴梁海戰中擊敗rì軍主帥來島通總,使局勢開始扭轉。在兩軍對峙之際,慶長3年(1598年')7月,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