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院則是嫁給毛利秀元作正室,不過可能沒有子嗣。另外,秀長還有一個養子藤堂高吉。
秀長死後三年,文祿三年(1594年),秀保病故,只有十六歲,沒有子嗣,大和豐臣家斷絕。
現在秀長與兄長秀吉和侄子豐臣秀賴一起被供奉在大阪市zhōng yāng區的豐國神社。
資料六 日本戰國史簡介
戰國時代,是rì本歷史上的一個時期,簡稱戰國,一般是指1467年的應仁之亂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也有把江戶時代初期列入的說法)約百年政局紛亂、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超過百年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江戶幕府,此後不久再次統一全國。
這裡也就著重介紹“戰國風雲兒”織田信長之後的事蹟:
霸王崛起,幕府滅亡
織田信長為尾張國(今愛知縣北部)的大名。永祿3年(1560年),信長在桶狹間以三千軍擊敗領有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率領約兩萬五千大軍的大名今川義元,是為桶狹間之戰。信長在戰後迅速崛起,並選擇和鄰國三河的德川家康結盟,把擴張領土的目標放在大名齋藤龍興統治之美濃國上。初期,織田信長進攻美濃的進度相當遲緩,直到織田信長成功促成齋藤氏重臣美濃三人眾倒戈,局勢才開始有了轉變。永祿10年(1567年)9月,信長在稻葉山城之戰中區勝,攻陷美濃的稻葉山城,將它改名為岐阜城,並製作了天下布武朱印,展開統一rì本之路。第二年,信長擁立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並在盟友淺井長政的幫助下,完成上洛的目標。
永祿13年(1570年),將軍足利義昭因不滿織田信長無視幕府權威的態度,暗中與本願寺顯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毛利元就、淺井長政、三好三人眾以及朝倉義景等大名聯盟,形成所謂的“信長包圍網”,尋求聯合對抗並消滅織田信長。元龜2年(1571年),信長以比睿山延歷寺包庇與其敵對之淺井、朝倉兩大名,殺入山中將比睿山延暦寺焚燬,此舉引來武田信玄等人之批評,這是信長生前引來較大爭議的事件之一。元龜4年(1573年),武田信玄發動軍隊攻打德川家康的根據地遠江國、三河國,以圖進京,並在三方原之戰中擊敗德川、織田聯軍。次年5月,武田信玄於信濃國駒場病故,死前決定繼承人是其孫武田信勝,並由信勝之父武田勝賴擔任陣代(監護人)一職。
元龜4年(1573年),織田信長與將軍足利義昭正式決裂,信長強攻幕府所在的二條御所,逮捕義昭,將其流放至河內國若江城,並建立安土城。室町幕府宣告滅亡。rì本戰國時代前一百年的室町時代在此劃下句點,rì本進入安土桃山時代。
安土桃山,二攻朝鮮
室町幕府滅亡後,信長繼續消滅了淺井、朝倉兩家,迫使伊勢國司北田具房將家督讓給信長之子北畠具豊。他還平定了三好、松永等南近畿勢力。不久之後,織田信長在近江興建安土城,作為織田政權的象徵。天正3年(1575年),武田勝賴率軍攻擊三河長筱城,與織田、德川聯軍在三河設樂原展開交戰。由於織田一方使用了鐵炮等新式武器,造成武田氏折損諸多重臣。長筱之戰使武田氏走向衰落,導致後者於1582年滅亡。
武田氏衰亡後,信長以近畿為核心,向四周快速擴張。天正10年(1582年)6月2rì,織田氏家臣明智光秀在信長旅途中住宿京都本能寺之夜突然叛變,信長和嫡長子織田信忠先後戰死。是為本能寺之變。
事件發生時,信長的另一位重臣羽柴秀吉正在中國地方與毛利氏作戰。得知光秀叛變後,在5天之內急行軍約200公里(史稱中國大返還),聯合織田氏其他重臣擊敗明智光秀,是為山崎之戰,亦稱天王山之戰。在決定織田氏繼承人的清洲會議上,秀吉支援信忠之子織田秀信繼位。rì後,秀吉逐步擊敗反對他的其他織田舊臣。最終,織田信長建立的基業,基本上被羽柴秀吉完全繼承。
天正12年(1584年),織田信雄和德川家康聯合對抗羽柴秀吉,小牧、長久手之戰爆發。家康取得勝利,但是秀吉透過一系列外交策略,籠絡了家康。秀吉還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築居城——大坂城。天正13年(1585年)擔任關白一職,次年獲賜豐臣之姓,並就任太政大臣,奠定豐臣政權。透過紀州、四國和九州征伐,長宗我部氏、島津氏歸降。天正18年(1590年)在小田原之戰中消滅了後北條氏,並使東北大名降服,完成統一rì本的壯舉。第二年,秀吉將關白一職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