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軍”的旗號!
從現在開始,陳德興的武裝的正式名稱不叫御前霹靂水軍了,當然也不叫陳家軍,而是北伐軍!
北伐中原,驅除胡虜,先興漢家,再分田地,人人安樂,同享太平!
這便是北伐軍的口號,同時也是北伐軍和復興社的政治綱領。其中的再分田地當然不是要分江南的田地,而是重新分配北方的土地,包括中原、燕雲、遼東、西域、高麗等地的土地,都在分配之列!
不過不是平分,而是要根據軍功大小,官爵高低,參加陳家軍(北伐軍)的早晚進行分配!功勞大的,官爵高的,參加早的,都可以多分。反之就只能少分,而在北伐勝利以後再從南方遷移到北方的人民,那就只能得到最基本的口分地了。
這一套將北伐中原和分配土地結合起來的政治綱領,並不是只在陳家軍內部進行宣傳,而是用張貼布告和傳送小報的形式告訴了整個臨安城的百姓。另外,佔領了慶元府定海縣和揚州沙洲縣的陳家軍,也同樣接到了陳德興的命令,打出北伐軍的旗幟,同時開始向民眾宣傳北伐綱領。
而宣傳北伐綱領的目的,自然要拉人入夥,促人募捐。北伐軍招兵,隨營軍校招生,還有淮海鎮招募武士的告示也張貼的到處都是。餘杭門甕城外和臨安太學門外,天天都有沒有飯吃的閒漢流民排隊要入伍的——臨安本地土生的居民自然不會加入,但是從四川、京湖、兩淮流亡來的單身流民,卻是有人願意加入北伐軍去搏一場富貴的。短短几天之內,陳德興在臨安的兵力就擴充到了萬人左右(其中明教徒大約有五千餘人)。
不過從臨安城裡招募來計程車兵,多少都沾了小市民的習氣,不狠狠的調教上一段時間,是沒有辦法和兩淮子弟和北地漢人相比的。用來壯壯聲勢還行,真拉出打硬仗可就不成了。
除了投軍的流民和明教徒,還有一些流落在臨安計程車人也跑來陳德興這裡碰運氣——雖然江南士大夫這個大團體是擁護大宋的,但總有一些背景不深,學問又差強人意,屢屢應試不第的失意書生。
這些人要麼就去投靠高官鉅商充當門客,要麼就混跡臨安謀個書生能做的差事或做些小買賣。
只是這些士子的心思都大,都以為自己是姜子牙是諸葛亮,如何願意在社會中下層蹉跎一生?看到陳德興在臨安城做出如此事業,也不管什麼逆不逆賊的就來投靠碰運氣了。
而陳德興對於這些失意士人,也儘可能的予以拉攏,也不管對方是什麼文士、武士的,他的集團現在是文弱武強。能打的武夫車載斗量,能舞文弄墨的文人卻寥寥無幾。
此刻,陳德興就在一間岳飛曾經使用過的書房裡面,和趙復、陳淮清一道,親切的接見十幾位前來投效的文士。還煞有介事的向這些自以為是諸葛亮的文士們問計。
其實他早就拿定了主意,在臨安、慶元搜刮一些錢財,然後再從臨安、慶元、沙洲三地裹挾上十幾萬二十萬百姓,打起北伐抗蒙的招牌東渡高麗、遼東去開創基業。臨安這裡,就讓他的老爹和一幫文官勾心鬥角吧!
所以任憑一般文士如何鼓吹“魏武挾獻帝”的典故,陳德興也絲毫不為所動——這些文士只知道曹操,卻沒有看到董卓、李傕是怎麼掛掉的!
更沒有看到理宗趙昀的還不是漢獻帝——因為陳德興並沒有抓到趙昀!即便在陳德興攻入朝天門的時候,趙昀手中還有六七千人馬,其中包括一千五百戰鬥力頗強的殿前諸班直!
另外,王堅、王炎父子手中也有一千多個四川帶來的親兵,還有四五千三衙軍被他們抓在手中!
也就是說,即便在陳德興最囂張的時候,在臨安還有超過一萬軍隊忠於大宋,其中能戰的不下兩千五百!
而這幾日,在陳德興加緊擴軍的同時。剛剛執掌大權的賈似道也在拼了老命的抓武裝。
先是讓王堅當了同籤樞密院事兼臨安鎮撫使,從封樁庫中撥出10萬貫銅讓他把軍隊擴充到2萬人,還給了侍衛親軍都統制的名分——原來臨安的侍衛馬步軍,凡是沒有參加保衛皇城戰鬥的人員,全部被遣散開革,所以王堅組織的軍隊就是新的侍衛親軍了!
然後,賈似道又讓韓震在守衛皇宮的幾千人的基礎上擴充出2萬殿前親軍!同樣給了韓鎮同籤樞密院事兼臨安鎮撫使的名分,還有10萬貫銅的經費!
此外,還飛檄揚州,調李庭芝帶2萬武銳軍入衛臨安,李庭芝本人則擔任浙東安撫使、知臨安府兼武銳軍都統制——這項任命打破了文武界限,讓一個有學士頭銜的文臣擔任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