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看。

不管賈似道再怎麼不在乎麾下諸軍的傷亡,可是兩淮撫司卻不能不把諸軍的盔甲器械損失當回事兒。昨日一戰,傷亡計程車卒有一萬兩千出頭,尚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可是因為大批軍將一度被人打得丟盔卸甲的,諸軍遺失的盔甲武器實在有點多了。現在紛紛提出了補充的要求,需要的物資加在一起多得真有些離譜了!

另外,昨日一戰出陣的軍將共有四萬五千餘人,苦戰了大半天,雖然沒有真正獲勝,但將士們真的是拼了命在打。這個賞賜也是不能省的,大宋朝雖然實行重文抑武,但是抑的是將領並不是軍士。對於軍士的賞賜,大宋官家素來是慷慨大方的——要不是大方的收買了軍中的下層,宋高宗敢殺岳飛?不過長期以來的優厚待遇,也讓宋軍下層滿是驕兵悍卒,每次出戰之前都要講好條件,如果作戰中的傷亡偏大,還得從優安撫,否則就是鬧出個譁變叛亂可都是有可能的。

補充軍資和厚賞士卒兩項加在一塊兒的花銷已經夠驚人了,而兩淮的大戰方起,還需要募集新兵補充之前的損傷,這可又是一筆鉅額開銷了!

第26章奸臣也難當

“相公,給官家的捷報上該寫多少斬獲?”

廖瑩中放下手中的軍報,輕聲詢問著正圍著繪有揚州周遭地形的木圖走來走去賈似道。兩淮諸軍將士的傷亡,賈似道自是可以隱瞞少報一些。但是淮東餉司(淮東財賦總領司)印了多少會子去充軍餉,卻是處在臨安朝廷的嚴格監督之下!哪怕是賈似道這樣權傾兩淮的重臣,也做不了多少手腳。

大宋朝的官家打仗的事情是不行的,但是怎麼牢牢控制軍隊的竅門卻是知道的——大宋軍卒都是為錢糧賣命的僱傭軍!只要在前線督軍的文武將官不能控制餉源,官家便能用一紙詔書奪了他們的兵權!高宗朝的嶽武穆,理宗朝的餘樵隱都可以說是折在錢糧二字上的。如果哪位將帥軍主一手掌著兵權,一手掌著足以養軍的財賦,那大宋官家可就奈何不了他了!

而且,即便賈似道能控制淮東餉司,也不可能用淮東一路的財賦養活兩淮的十七八萬宋軍——當然是賬面上的,實際上可以拉出來一戰的,也不下十二三萬。可就是這十二三萬軍隊,每年所耗的錢糧,也一個天文數字,哪怕是相對和平的時期,也不是兩淮地方可以自養的。何況現在兩淮正被蒙古蹂躪,今年的稅收是根本不用指望了。

雖然淮東餉司自孝宗朝開始,便有了發行會子的權力。但是這會子畢竟不是貨真價實的銅錢。而且早在端平年間起,因為金宋戰爭和蒙宋戰爭所帶來是鉅額軍費,使得南宋財政陷於破產,為了應付日益龐大的軍費開支,南宋朝廷便中止了會子收回。宋朝的會子類似於債券,分成一界一界發行,發行新一界會子的時候便收回之前的舊會子,不過沒有利息還要打折回收。而中止回收的結果便使得會子日益貶值。如果沒有朝廷從江南調運來糧食、貨物支撐,淮東路發行多少會子都是毫無意義的廢紙!

說明一下,會子雖然貶值的厲害,但是南宋朝廷卻可以用“和買”之法,將已經貶值的會子按照未貶值時候的幣值去購買民間的財物以應付軍需和官需——和後世的元明清三朝相比,宋朝的財政和商業稅收制度,的確高效了不是一點半點。會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債券。而“和買”和“博買”制度(當然不是“買”下全部貨品,而僅僅是一部分)表面上看似乎是國家干預市場經濟,但到了南宋末年,用會子去“和買”和“博買”已經是事實上的實物稅了。雖然實物稅並不是一種先進的稅收制度,但是在商品特別是進口商品價格難以合理估算的時代,收取實物稅的確是一種有效的稅收手段。至少能搞到足夠的財貨去維持同蒙古的長期戰爭!

控制著江南東、西兩路,浙江東、西兩路,福建路和廣南東路這六路尚未被兵火蹂躪的富庶之土的臨安朝廷,也是全天下唯一一個能給大宋的幾十萬兵悍卒將官們提供一定糧餉財帛的中央,這也是臨安朝廷得以維持至今的真正原因……

而賈似道這樣的文臣可以驅使兩淮十幾萬大軍的最大憑藉,也是能源源不斷的從臨安的官家手中討來財賦餵飽下面的帶兵官——不過這財帛已經越來越難要了……這便是賈似道必須要將昨日這場損傷慘重的戰役說成大捷的原因。

要不是大捷,手頭頗緊的大宋官家又如何肯拿出財貨來厚賞戰士?

要沒有厚賞,就是天王老子下凡,也別指望揚州城內的這些軍將再去拼命了!可問題是,大宋官家也不是傻瓜,兩淮安撫使司如果將損失兵甲器具的數字往臨安一報,再加上區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