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實現這樣,皇帝依然是國家元首,是最高權力掌握者,但屬下的那些大臣也會對他行成制約,並有一套完善的監督體制。
楊曦認為,現行的三省六部制只要經過改良、完善,再經過多年的演變,可以實現他的目標。
當然這種關係根本的事誰也不敢打保票,也不可能完全杜絕**與濫用權力,但制度的制約下,能將這些除到最低程度,那就很好了。
而要完成這項非常浩大的工程,僅憑他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也需要很多年的慢慢改變才有可能實現。楊曦也需要很多的人幫忙,也不能讓人才斷檔。如今已經有很多有才之士經他薦舉、提拔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但這遠遠不夠,還需要加大力量培養,並且要向這些人灌輸“民主”方面的理念。
在官員的作用上,楊曦不喜歡阿諛奉迎之臣,他希望官員們都是耿直入士,能為理而爭。當年裴行儉創立的官員選拔制度非常不錯,只不過沒有很好地實行,楊曦令吏部尚書李麟,根據裴行儉當年制定的制度進行進一步的改良,並在以後嚴格遵守。
所有一切都需要制度來制約,這是楊曦堅信的一點。
在楊曦的一力主持,及眾大臣的協同下,政治方向的改革也在慢慢地進行。
這方向的改革楊曦並不著急,他知道這需要很多年才能取得成就。
不過其他方面的改革他已經看到成就了。無論是軍制還是民生方面的。
在節度使制度廢除,衛軍制度施行後,軍制進一步完善。
兵部的動作不少,先後制度了許多條例,包括武將的任職,解職,輪換及徵兵,戰時動員,退役,後勤保障。武器研製,裝備軍隊等等一系列的條例。
因這些制度的施行,大唐軍隊進一步朝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軍中將領不得干涉地方事務,地方官員不得插手軍務,使得軍政得到分離,皇帝透過參謀部和兵部更有效地掌管軍隊。
因為各項改制,大唐的國力呈跳躍式增長了,天下很快就豐足。國庫進一步殷實。
永昌四年的時候,楊曦在與眾大臣討論國事的時候嘀咕,大唐已經好多年沒有戰事發生了,這樣下去。軍隊的戰鬥力會慢慢下降,這不是很好的結果,需要發動戰事來檢驗及提高軍隊的戰力了。
那些新研製出來的武器,也需要在戰場上檢驗一下效果如何。
開疆拓土是任何一個君王都非常想做的事。特別是楊曦這等狂熱的大漢民族主義者,他要打仗,他要征服更多的領土。他要將大唐打造的更加龐大,讓大唐成為一直超級帝國。
也就在楊曦好戰的言論鼓動下,大唐的邊境很快就燃起戰火。
戰火首先在南面進行。
因為天竺等大唐南方的一些國家不禮待大唐的使臣,讓數名大臣使者倒斃在出使的路上,大唐皇帝楊曦暴怒之下,下達了大軍出征替出使這幾國使者報仇的命令。
駐紮在南方,已經磨刀霍霍的第七、第九、第十五、第二十八衛軍共十二萬人,以王思禮、李抱玉為大總管及副大總管,各衛軍大將軍為分總管,開始了征服後世中南半島的征程。
裝備了大量火器又經過嚴格訓練的大唐軍隊戰力根本不是天竺等國的軍隊可以抗衡的,戰事完全是一面倒的。滅驃國、彌國、真臘、林邑、直塘、羅谷哥等國,並將其國王掠回長安,王思禮、李抱玉等人連奏凱歌,在為自己戰功本上新增戰功的同時,也將大片的國土納入大唐的版圖之下。
同一年,大唐水師戰艦在水師統帥陳回光、副統帥南霽雲的率領下,進駐願意內附歸唐的流求,也就是後世臺w那個寶島。並在下半年從流求出發,攻佔了常掠我漁民的呂宋地。
繼爾以呂宋為基地,水師戰船繼續南下,往婆利、婆露、陵訶一帶進軍。配合從陸上攻擊的中南道行軍部,攻擊大唐南面這片地域,直打的這片土地上的土著人奪命而逃。
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後世時候中南半島這大片地方及馬來、印尼等地盡被大唐軍隊攻佔了。
楊曦從來不認為這些地方有什麼不好,根本不是蠻荒之地,他在收到我大唐軍隊已經攻取這些地方的戰報後,馬上下詔,在新置地上設立州縣,派官員治理,準備永久佔領。
林邑都督府、馬來都督府、天竺都督府先後設立,歸於安南大都護府治下。
自此,中南半島及附近大部地方都歸於大唐治下。
在南方用兵的同時,楊曦也將目光瞄向了東北方向,在安東大都護府附近,還有渤海、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