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中心,居住著全島二分之一的人口,大軍首戰一舉攻克,其它地方就不堪一擊了,攻克斯坦利就意味著從阿根廷手中奪回福克蘭。特別是從軍事行動著眼,斯坦利港海灘廣闊,有利於海空支援,便於航空兵和大部隊登陸後展開作戰。除去斯坦利港外,官兵們考慮的還有達爾文港、福克蘭灣、多爾芬角、華耳角。。。
接近3 點鐘,突擊隊司令穆爾少將向部下宣佈將在聖卡洛斯港實施秘密登陸。這道命令在一千多名突擊隊員心中引起的震動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一張張塗了黑油保護色的臉掩蓋不住他們的迷惑不解的驚訝,你望著我,我望著你。
誰也不會想到會選擇聖卡洛斯港!這裡地形複雜,航道狹窄,稍大一點的船靠港都很困難,談何登陸作戰?它處於全島最北端,很容易受到從阿根廷大陸起飛的飛機的攻擊。登陸地點選在這個該死的地方,伍德沃德一定是瞎了眼,昏了頭!
這個伍德沃德就是英國特遣艦隊司令。49 歲,不久前方提升為少將,在討論特遣艦隊司令人選時,對他出任存在著針鋒相對的意見。反對者說他沒有打過仗。還是一名“童子軍”;支持者說他是海軍青年將領中的佼佼者。
有“鐵娘子”雅號的撒切爾首相最終選定了他。伍德沃德司令眼未瞎、頭未昏,自從艦隊離開英國以來,他就未曾脫過軍裝,他艙裡的燈總是徹夜亮著,有時實在睏倦了,就趴在桌上打個盹。關係到英國國家利益、受到全世界所有國家關注的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的指揮責任落在他的肩上,使他無法入睡。伍德沃德在選擇登陸點時,也想到過斯坦利港,最終還是否定了。理由是阿根廷擁有南美最強大的陸軍,戰鬥力不可低估,島上阿軍人數大大超過英軍艦隊裡的陸軍人數,而且以逸待勞已經一個多月;英軍遠渡重洋,以少擊眾,兵員無法補充,因此對為數不多的陸軍士兵必須精打細算地使用。登陸點選擇斯坦利將是一場硬打硬拼的仗,無疑將扮演失敗者的角色,於是他想到了聖卡洛斯這個任何人都不會想到的地方。經偵察該港只有40 名阿軍士兵駐守,如此設防說明阿軍也絲毫沒有想到,這進一步增強了伍德沃德的信心。
在第二階段戰事中,艦隊主力全部在斯坦利港外遊弋,空中攻擊每天都不間斷,前天、昨天甚至進行了強行登陸,被阿軍猛烈的炮火打得沒有沾邊,英國和西方輿論也不約而同地認為伍德沃德準會選擇斯坦利作為第一攻擊目標。大量戰略、戰術性的偽裝措施和佯攻行動,矇蔽了敵人,也矇住了自己人。幾天前當伍德沃德將登陸方案提交高階將領討論時,眾人無不愕然。
3 點30 分,兩艘攻擊艦駛抵聖卡洛斯港水域。穆爾將軍下達了短促而堅決的命令:“國家榮譽在此一戰!登陸!”幾十條橡皮艇從攻擊艦上放了下來,如離弦之箭射向黑黝黝的聖卡洛斯。直升機把一個個突擊小組和可以放大自然光數千倍的成象鐳射夜視器槍先運到岸上。突擊隊員們一踏上福克蘭的土地,就以驚人的速度跌跌撞撞地奔跑著,立即融入到一團漆黑的夜幕之中。突擊隊第一排槍彈的火光劃破了黎明前的黑暗,40 名阿根廷守軍毫無抵抗便逃跑了。奇兵,奇襲,收到了奇效。突擊隊未折一兵一卒全部登陸完畢。
經過幾天斷斷續續的地面交鋒和激烈空戰,英軍鞏固了脆弱的灘頭陣地,並且向縱深發展,建立起大本營,登陸首戰告捷。
英軍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挺進。
從聖卡洛斯港出發,兵分南北兩路包抄鉗擊斯坦利港。斯但利港周圍阿軍雲集,建造了許多堅固的陣地和一道道防線,原來是準備從正面迎擊英軍的,現在英軍卻突然從背後發起了突襲。阿軍手足無措,反應遲緩,像一個行動笨拙的巨人半天也轉不過身來,因此戰鬥力大受影響,不少地方的抵抗不堪一擊。穆爾將軍針對戰場上的這種情況,及時放棄原先制定的“逐步推進,穩紮穩打”戰術,他向突擊部隊發出命令:“採用‘蛙跳’戰術!”
“蛙跳”戰術是一種把徒步機動、乘車機動和空中機動結合起來交替運用的挺進戰術,尤其是大量運用直升飛機分段運載部隊與裝備,空間跨度大,速度奇快。
北路突擊隊,一路勢如破竹,攻下阿軍道格拉斯、蒂爾港等據點後,5月底到達肯特山,因為南路突擊隊離匯合地還很遠,為避免孤軍深入,北路軍停止攻擊,就地設防。
南路突擊隊主要攻擊目標是距聖卡洛斯港40 公里外的古斯格林。古斯格林是南部重鎮達爾文港的所在地,三面環海,一面沼澤,只有攻下此地,英軍登陸部隊的側翼才有保障。這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