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部分

飛機的呼嘯聲、大樓坍塌的轟鳴聲,交織或一支悲壯的戰爭交響樂。最激烈的戰鬥是在烈士廣場上展開的,戰爭把白天變成了黑夜。廣場上為紀念黎巴嫩民族革命英雄而鑄造的11 座烈士雕像,被炸得身斷肢殘,再次成為“烈士”; 廣場四周的建築物已被夷為平地,斷壁殘垣中隨他可見鮮血和屍體。巴解戰士面對數倍於己的強大敵人,死戰不退。一個巴解戰士在抱著燃燒彈撲向敵人坦克時高呼:“同志們,去死吧!光榮地去死吧,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

幾乎每一條街道、每一個據點、每一幢房屋,都留下了巴解戰士浴血奮戰的故事。

以色列的坦克隆隆地駛進貝魯特蘇克區,準備向巴解組織總部後側迂迴包抄。在一條大街的拐彎處,只見左邊一間小屋門前火光一閃,領頭的坦克一聲轟響,頓時熊熊燃燒起來。後面的坦克不得不暫停前進。恰在此時,那間小屋門前又是火光一閃,第二輛坦克猛地一顫,履帶嘩嘩地散開了。以色列士兵驚慌地亂叫:“榴彈發射器!桷彈發射器!”話音未落,第三輛坦克又中彈燃燒。

以色列坦克迅速四散爬開,但又有幾輛捱了榴彈。惱羞成怒的以色列士兵,先用機關槍猛掃那間小屋,又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和擲彈筒,終於,小屋裡沉寂了。以色列士兵衝進去一看,不禁驚得倒吸冷氣:屋裡只有一具孩子的屍體,看樣子最多不過十三四歲!他至死還緊緊地握著榴彈發射器。

以色列副總參謀長亞當親自指揮坦克部隊攻佔了巴解組織的一個據點後,心頭充滿了勝利的喜悅。他呼喚隨軍記者給他拍張照片,便倚著一輛坦克擺起了架式。記者剛要按動快門,忽聽一聲令人膽戰心驚的叫喊:“小心!”

亞當猛回頭,頓時嚇黃了臉,三個巴解戰士正從一堵矮牆後躍過來,閃電般地直撲亞當。儘管四周都是以色列官兵,然而在一瞬間都弄懵了,不知如何是好,眼睜睜地看著巴解戰士向亞當投出了手榴彈。一聲巨響,亞當栽倒在血泊中。

亞當的隨從似乎被驚醒了,一齊打響了衝鋒槍。三名巴解戰士的肉體頓時被打得千瘡百孔。但是他們完成了任務,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以色列副總參謀長的生命。亞當成了自1948 年中東戰爭爆發以來,被擊斃的軍銜最高的以色列軍官。

以色列軍隊在緩慢地推進,可是他們付出的代價也是沉重的,每前進一步,都會有一些以色列青年永遠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只有300 萬人口的小國以色列,很訣就感到了這種付出的壓力。它們的進攻升級了,無情炮火不僅落在巴解戰士據守的陣地和堡壘上,也落到了民房、旅館、學校、大使館上,甚至連樓頂上塗著大大的紅十字標記的醫院,也遭到了以色列飛機的轟炸和掃射。無數無辜的貝魯特平民,包括許多天真的兒童,都成了這場戰爭的犧牲品。貝魯特的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燒,然而巴解戰士的抵抗仍在繼續。

有人把此時的貝魯特比做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斯大林格勒,稱為“小斯大林格勒”大血戰!

世界各國對以色列悍然入侵一個主權國家表示憤怒,抗議的浪潮越來越高。終於,連美國總統里根也感到“火藥味太濃了”,他派特使哈比卜充當黎巴嫩、巴解組織和以色列之間的調停人。

由於在貝魯特西區傷亡過大,以色列不得不同意停火,它提出的條件是巴解組織撤出黎巴嫩。

遭受重大損失的巴解組織也接受了停火。8 月下旬,一個陰沉沉的早晨, 在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監護下,巴解組織的總部和軍隊開始從貝魯特撤離。在巴解組織總部前的廣場上,阿拉法特用平靜的聲音向戰士們發表演說:

“你們要記住,我們是作為軍隊離開貝魯特的,我們總有一天要回來的!”

(雪冰)

馬島登陸戰

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稱作福克蘭群島)地處南大西洋,西距阿根廷500 多公里,英國和阿根廷都聲稱對它享有主權。1983 年4 月,終於爆發了英阿之間的馬島之戰。

在南大西洋寧靜的夜色中,凌晨兩點,英國特遣艦隊的兩艘攻擊艦滿載著突擊隊員悄悄駛離了艦群。其它軍艦並不瞭解它們的去向,就連突擊隊員們也不瞭解。但個個又都心照不宣:從英國遠航1.3 萬公里,行程20 多天; 來到馬爾維納斯群島海域,又進行了20 多天激烈的海空交戰,現在登陸作戰開始了!

陸軍的突擊隊員出於軍人的本能,到達福克蘭海域後就反覆猜測登陸地點,他們考慮最多的是斯坦利港。斯坦利港是福克蘭的首府,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