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輕視,不可輕視。。”義律話來落音,只聽得一聲鑼響,不由一怔。臥烏古急忙四面環顧,剎那間,只見滿山遍野滾動著人流,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英軍席捲而來。“衝呀!”“殺呀!”“殺‘番鬼佬’呀!”喊殺之聲震撼山谷,驚天動地。臥烏古此時方知中計,急忙揮起指揮刀,命令部隊撤退,然而已經晚了。
畢霞少校原來正追在興頭上,陡然要撤,卻被後面的部隊擋住了去路,只得硬著頭皮住前衝殺。原先後撤的顏浩長,早已立住陣腳,衝向英軍。顏浩長槍前一步,一抖長矛,大喝一聲,向畢霞少校搠去,畢霞還未反應過來,便被刺了個透心涼,倒地斃命。其他英軍見了,魂飛膽喪,急忙向右邊逃竄。
右邊的樹叢裡早就埋伏了弓箭手,梭標、投槍、羽箭、石彈,紛紛投來,前面的英軍應聲倒下,後面的見勢不妙,又抱頭向左邊突圍。左邊的山坡上,衝下一支農民軍,大刀揮舞,火繩槍射擊,英軍又倒下一片。臥烏古這下可慌了神,急令部隊分兩路突圍,向四方炮臺撤退。他的意圖,早被站在高坡上的韋紹光所掌握,他揮動三星令旗,武裝群眾已心領神會,當即從兩翼包抄過去,斷了英軍的後路。
一見這陣勢,義律不由心驚膽戰,忙對臥烏古說:“閣下,快想想辦法吧,不然我們都會完蛋。”臥烏古強裝鎮靜他說:“我就不信,我們的槍炮是吃乾飯的!”他命士兵用炮車圍成方陣,發炮向山林猛轟。乘著英軍盲目轟擊的時機,婦女們將燒好的飯菜送上陣地,鄉親們都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下午一時許,天公真是作美,閃電劃破長空,雷聲滾落大地,暴雨傾盆而下。火藥受潮,大炮成了啞巴,槍支變成木棍,英軍慌了手腳,一個個擔驚受伯,士氣低落。而鄉親們卻興高采烈,他們披蓑衣、戴斗笠,揮大刀,舞長矛,精神抖擻,鬥志更旺,又一次向敵軍殺去。英軍慌作一團,只得用刺刀抵擋,而那刺刀在中國人的長矛面前,只不過是小孩子的玩具罷了。韋紹光揮舞大刀,衝進敵群中,左砍右殺,那大刀上下飛舞,寒光閃閃,正如切葫蘆砍瓢一般,敵人捱上就死,沾到就亡,倒下一片。顏浩長抖動長矛,點刺,橫挑,如毒蛇吐信,似白龍搖尾,殺得敵軍鬼哭狼嚎。一些婦女和兒童也揮著鋤頭、鐵耙前來助戰,吶喊助威,英軍被殺得到處亂竄。
義律躲在大炮肚下,身體瑟瑟抖動,他感到絕望了,衝著臥烏古發牢騷:
“你狂妄自大,當初不聽我的勸告,現在弄成這樣,你要為‘大英帝國’負責!”一直拎著指揮刀急得團團轉的臥烏古猛地站住,大叫道:“現在埋怨有什麼用?”他知道現在不是跟義律爭辯的時候,再這樣下去,他的部隊將全軍覆沒。他命令部隊抓緊時間撤退,向四方炮臺靠近,這是求生的唯一出路。
大雨停了,淋得像落湯雞一樣的英軍,長長的軍服裹在身上,長統皮靴穿在腳上,在泥濘的田埂上高一腳低一腳地走著,又滑又重,寸步難行,有的跌落在水田裡,陷在爛泥裡半天爬不起來。赤著雙腳的農民們,敏捷地從水田裡殺過來。如在稻田裡捉王八,不費吹灰之力。負隅頑抗的被殺,舉手投降的被俘,鄉親們越戰越痛快,越戰越英勇,英軍則垂頭喪氣,士氣全無。
臥烏古和義律帶著逃兵總算撤退到三元里以南,道路寬些了,路面也好走了,臥烏古命令士兵們一個挨一個,排成方陣,一步一步向後退著走。他為自己的戰術感到自豪,認為憑著這樣的方陣,老百姓們對他們是無可奈何的。韋紹光與顏浩長、私塾黃先生等人一合計,讓鄉親們用帶鈞的長矛,從方陣中將敵人鉤出來。這一招果然靈驗,帶鉤的長矛伸進方陣中,鉤子鉤住了一個英軍的皮腰帶,被鉤者臉色煞白,哇哇亂叫,其他英軍眼睜睜看著同伴斃命,卻不理不睬,繼續向後移動。敵人被鉤出來了,鄉親們一擁而上,奪下他手中的洋槍,一陣鋤敲耙打,登時喪命。
一個被鉤出來的英軍鬼哭狼嚎,叫著要臥烏古救他,而臥烏古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龜縮在方陣中,向四方炮臺逃去。這個“大英帝國”的將軍,征戰多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狼狽過。今天,他終於領教了中國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他雖然於下午四時逃進了四方炮臺,但他不敢多作停留,於6 月1 日,帶領英軍悄悄離開四方炮臺,撤出了虎門,三元里一仗,取得輝煌戰果。打死英國侵略軍二百多名,打傷者更多,還活捉十幾名俘虜,繳獲了大量戰利品。
(葛國譜)
血染馬江
1884 年(清光緒十年)8 月23 日下午,在我國福建沿海的馬尾(也叫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