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嬸倒在血泊中槍聲驚動村民,村民們紛紛趕來。
韋紹光趕到河邊時,河邊已經亂成一團。韋紹光掄起扁擔,上揮下掃,左砍右劈,英軍應聲倒地。幾個英軍見勢不妙,丟下七、八條同伴的屍體,如喪家之犬,倉皇而逃。
水秀姑娘伏在馬大嬸身上哭得死去活來,鄉親們眼睛血紅,滿腔悲憤。
韋紹所把他買來的那塊黑布蓋在馬大嬸遺體上,然後默默地站著,緊握拳頭。
私塾黃先生走到韋紹光眼前,對他說:“洋鬼子不會善罷甘休的,我們先到古廟裡會計議,商討對策。”
在村北三元古廟前,聚集著全村的男女老幼,他們憤怒聲討英國侵略者的罪行,請求韋紹光擔任首領,率領他們自衛反抗。韋紹光、黃先生等人從古廟裡出來,站在廟門口的臺階上。韋紛光望著憤怒的鄉親們,臉色嚴峻他說:“鄉親們,我們打死了七、八個‘番鬼佬’,英國侵略者一定要來報復的,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我們要組織起來,自衛反抗,把‘番鬼佬,趕出去!
我一定領這個頭,以身報答大家!”
鄉親們放心了,他們個個摩拳擦掌,準備與英軍決一死戰。這時,水秀走到韋紹光跟前,手裡捧著一面黑底、鑲著三顆圓星的三角旗,她把旗子遞到韋紹光面前,跪了下來,抽泣著說:“韋大哥,這塊黑布是你為我娘做生日買的,現在娘走了,我用它做面三星旗,你就用它做令旗,帶領鄉親們殺‘番鬼佬’,替我娘報仇,替受苦受難的人出氣!”韋紹光接過三星旗,揮舞著,領著眾鄉親宣誓:“旗進入進,旗退人退;吹螺前進,鳴金收兵;腳踏故土,頭頂蒼天;殺絕英夷,打死無怨!”韋紹光講一句,鄉親們跟著講一句,群情激奮,誓言震天,三元里沸騰了。這時,唐夏鄉農民顏浩長趕來了。顏浩長是韋紹光的朋友,他來找韋紹光,是要求與他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英軍,因為唐夏鄉日前也遭到英軍的洗劫。韋紹光很高興,說:“我們這一帶一百零三鄉,哪個鄉沒有受到英國鬼子的害?我們應派人去串聯,決定今天下午,各鄉代表在牛欄岡集會,商討殺洋鬼子的事。”
當日下午,一百零三鄉的農民、漁民、絲織工炫、打石工人以及一部分愛國紳士的代表,在三元里西北七里的牛欄岡舉行會盟。當場決定:以三星旗為總指揮旗,各鄉為一個作戰單位,各大旗一面,推舉領隊一人,指揮作戰;以鳴鑼為號,一鄉鳴鑼,眾鄉皆出,十五至五十歲的男子,一律參戰。
韋紹光當即佈署作戰方案:明天一早,將英軍引誘到牛欄岡,一舉圍殲。
第二天清晨,顏浩長率領一支群眾武裝,揮動三星旗,衝到四方炮臺的前沿。此時,英軍正在吃早飯,聽到驚雷般的吶喊聲,嚇得扔掉刀叉盤碟。
司令宮臥烏古兩腿發抖,慢慢捱到炮眼邊,朝外一望,這才舒了一口氣:原來是一些老百姓,拿的只是大刀長矛。他將大肚子一挺,向那些嚇破膽計程車兵罵道:“看你們一個個像只熊,還不趕快集合!”義律顫抖著走過來,說:
“司令官閣下,中國的老百姓是不好對付的,請閣下慎恩。”臥烏古輕蔑地笑著說:“你怎麼可以長‘東亞病夫,的威風,滅我‘大英帝國’的志氣?
你應該明白,我擁有當今世界上最新式的武器,”他揚揚手中的槍,得意他說:“這種來福槍,還有各式大炮,難道打不贏他們原始的武器大刀長矛嗎?”
說著便抽出指揮刀,命令部隊緊急集合,他親自率領二千名士兵衝下四方炮臺,顏浩長見英軍衝來了,忙將三星令旗住後一指,群眾依計後撤。臥烏古驕狂地一笑,將指揮刀往前一揮,英軍拔腿就追。顏浩長一邊撤退,一邊擔心臥烏古不追,因為過了三元里,越往北,道路就越難走,稻田的田埂很窄,英軍只能排成單隊前進,而且大炮也不能隨隊執行。然而,顏浩長很快就發現,他的擔心是多餘的,臥烏古正傲氣十足,頻頻揮舞指揮刀,督促部隊前進。那個叫畢霞的少校軍官,像是為了槍頭功似的,率領一隊士兵,緊追不捨。顏浩長心中暗喜,說道:好個龜孫子,老子今天要叫你們嚐嚐厲害了!
義律是個中國通,他似乎看出了破綻,便對臥烏古說:“司令官閣下,此中可能有詐。你看,這牛欄岡一帶,丘陵起伏,樹木叢生,易於埋伏,你要謹慎從事。”臥烏古不以為然地搖搖腦袋,不無諷刺他說:“領事先生,看來中國的水下養人呀,喝了中國的水,變成了膽小鬼。”“不、不,”義律很嚴肅他說,“司令官閣下,你對中國不甚瞭解,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熟讀《孫子兵法》,而且英勇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