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出境。
回國後,庫薩依然是卡扎菲的紅人,他曾是卡扎菲向第三世界國家“輸出革命”的主要執行者。1994年,庫薩被委以對外安全域性局長的重任,成為利比亞情報機構的最高負責人。
長期以來,西方情報界一直視庫薩為“恐怖大亨”,指責他是多起“恐怖事件”的幕後策劃者:1986年4月,西柏林一家舞廳門前發生爆炸,兩名美軍士兵喪生。美國指責庫薩及其情報機構與這一事件有關。後來美軍對利比亞進行空中打擊時曾考慮將利比亞情報機構列為目標之一。
“洛克比空難”後利比亞一名特工被判有罪,但許多人認為裁決不夠公正,他們說,利比亞情報機構的高層領導應被送上法庭,當時庫薩正是利比亞情報機構的“二把手”。
1989年9月,法國UTA航空公司一架飛機在尼日上空爆炸。法國人怒不可遏,負責調查的官員聲稱:“庫薩應該接受審訊!”
在西方世界眼中,利比亞多年來一直支援恐怖主義,作為卡扎菲的親信和利比亞情報機構領導人的庫薩,絕對脫不了干係。
然而近年來,隨著利比亞外交政策的調整,庫薩的角色也隨之轉變。他更多地以“合作者”的姿態出現在西方面前。
就在“9·11”事件發生後不久,庫薩與美國助理國務卿威廉·伯恩斯舉行密談,除了向美方提供與“基地”組織聯絡密切的“利比亞伊斯蘭戰鬥組織”的情況外,他還表示,“卡扎菲也曾受到恐怖分子暗殺威脅,因此恐怖主義是利美兩國共同的敵人”。
此後,庫薩向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軍情局提供了恐怖組織在非洲和歐洲的據點情報。2003年初,正當西方國家因“菲律賓人質危機”焦頭爛額時,又是庫薩出面向美國提供了阿布沙耶夫武裝的情報,對解救人質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五十八章 軍情六處代表會見卡扎菲之子賽義夫
2003年,利比亞被英美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