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夫會暴露身份,於是就讓他“消失”了。

大約在1943年4月中旬,軍情六處派波波夫和約翰尼一同去調查德國人正在試製的一種具有很大殺傷力的新武器。這種武器叫FZG…76型火箭,英國人後來把它稱為V…I火箭,或叫“戰車”式火箭。很快,兩人發現在德國皮尼蒙德附近的兩家生產小型飛機的工廠正在研製一種發射裝置,並瞭解到他們還批次生產一種無人駕駛、能運載一噸重的炸彈的單翼飛機。英國皇家空軍馬上派出轟炸機群對該地區進行了密集式轟炸,使德國人的生產癱瘓了半年之久。

就在英國人頻頻發起強大的間諜攻勢時,德國人感到必須加強自己的諜報組織的建設,於是阿勃韋爾擬訂了一個“太上皇”總反攻計劃,在阿勃韋爾內部展開了一場評價間諜的活動,旨在提高阿勃韋爾諜報人員的素質,挫敗盟軍的情報攻勢。

為了不讓德國阿勃韋爾對自己的活動進行深入調查,以免從中發現“紕漏”,同時也是為了能打入“太上皇”行動中去,波波夫進行了一系列的反偵察活動。透過約翰尼的牽線搭橋,波波夫認識了阿勃韋爾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此人叫卡姆勒,是阿勃韋爾一處的中尉情報長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潛伏在世界各地的德國間諜所蒐集到的情報作出評價,並轉送到柏林。他也是德國情報機關中層人士中最有可能接觸“太上皇”計劃的人。於是波波夫便想方設法地和他搞好關係。

卡姆勒是個孤芳自賞的人,他從來不屑對那些特務組長拍馬屁,所以他與卡斯索夫、克拉默等人的關係很不融洽。波波夫就抓住他這一弱點,經常在卡姆勒面前發牢騷,說卡斯索夫根本沒有什麼才能,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舒適職位,恬不知恥地抬高自己而已。時間一長,卡姆勒果然把波波夫看做是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對他幾乎無話不談。他偶爾還有意無意地和波波夫在一起,議論和評價一些納粹特務,從而讓波波夫瞭解到許多幕後訊息。

他從卡姆勒那裡發現,在里斯本還有一個阿勃韋爾的特殊間諜網,代號叫“奧斯特羅”。這個發現使波波夫感到一陣緊張。因為他原認為自己的間諜網是納粹德國擺在西歐唯一的一張王牌,沒有想到現在又有了一個“奧斯特羅”。看來德國人可能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或者是想透過“奧斯特羅”來偵察自己。波波夫認為必須儘快除掉這個“奧斯特羅”組織,防止後院起火。

透過約翰尼的大力協助,波波夫終於查清了這個組織的活動情況。原來“奧斯特羅”這個間諜組織的頭頭是一個名叫科斯勒的博士。此人原是前奧地利騎兵軍官,後就職於阿勃韋爾在布魯塞爾的情報中心站。科斯勒博士是個猶太人,但卻是阿勃韋爾的高階軍官。

科斯勒領導的“奧斯特羅”共有3名間諜,分別叫“奧斯特羅1號”、“奧斯特羅2號”和“奧斯特羅3號”。“奧斯特羅1號”和“奧斯特羅2號”在英國,“奧斯特羅3號”在美國。這個組織潛伏的時間很長,隱藏得很深,甚至連卡斯索夫和克拉默等人都不能掌握其動向。他們也只聽命於柏林方面的指示,由卡姆勒的秘書費羅琳充當聯絡人。

波波夫立即將這個重要的發現通告了軍情六處。軍情六處意識到“奧斯特羅”對“三駕馬車”的潛在威脅,如果德國情報機關對它的信任超過對波波夫的信任,不僅會阻礙波波夫參加“太上皇”計劃,而且會使波波夫暴露。於是,英國情報當局決定清除這個組織。

為了不使清除工作引起阿勃韋爾的疑心,危及英國的雙重間諜網,軍情六處決定採取借刀殺人的辦法。為了敗壞“奧斯特羅”的聲譽,“三駕馬車”向柏林發出了許多得到證實了的真實情報。德國情報局把這些情報同“奧斯特羅”送去的情報進行對比後,發現這個本來寄予厚望的“奧斯特羅”不僅沒有好好地工作,反而還有“通敵”的嫌疑,覺得它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於是就把這個“奧斯特羅”給清除了。不過,波波夫的“三駕馬車”也由此引起了德國人的懷疑,失去了打入“太上皇”行動中心的機會。

第三十五章 美女和“血漿”的考驗

為了阻撓德國人的反攻策略——“太上皇行動”,英美決定儘快實施反攻計劃——“海王星計劃”。為了保證反攻計劃的順利進行,軍情六處要求波波夫按照既定計劃行事。首先要使德國情報機關相信,反攻將在加來海峽開始,而且在第一批部隊登陸之後,緊接著就有第二批實力更強的部隊在同一地區登陸。同時,在波爾多地區可能也有一股部隊登陸。此外還要讓德軍最高統帥部相信,盟軍還存在虛構的“三支軍隊”,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