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眼,表現為項羽與章邯大戰的時候,王離坐視未動,而章邯對戰項羽略遇挫折就撤,把王離活活地丟在了楚軍和諸侯聯軍包圍的形勢下。王離的級別很高,是武城侯,章邯則是九卿之一,可以算是旗鼓相當。章邯的戰績一貫傲人,王離的出身貴莫能匹,總之倆人都是大鱷,這就使得這兩支軍隊互相不能統屬,導致秦軍主力被人為地分割為二。由於沒有一個明確的統屬關係,這兩支主力很容易配合失度,這是秦最高統治者沒有明確出誰是兩支主力的總統帥這一失誤的後果。而相形之下,楚國則是舉境內之兵專屬項羽。像章邯、王離這樣,協同配合則是沒有了。
這時候,司糧官來報告,由於章邯大軍解去,甬道已經徹底被楚軍斷絕了。
王離說:“叫蘇角、涉間將軍來。”
蘇角、涉間兩位高階副將來了。王離說:“現在兵糧沒有後續了,我們必須及早與楚軍諸侯決戰。我們就定明天早上怎樣?即刻差人向楚軍通報約定作戰時刻和地點,我看就在……”
涉間說:“我看還是突圍比較好,突圍仍能保持主力,決戰的話,士兵已經在鉅鹿城下鏖戰兩月多,士氣低落,前者章邯又敗,其實章邯敗的時候,我就說過咱們也解圍先撤去,您……”
“你不要再說這個了,章邯沒有用力打,我們決戰沙場,死了也是國家榮耀,像章邯這樣退卻,按照國法,我就應該去抓了他,傳車送到咸陽問斬。我爺爺和我爹一直給我講,務必勇猛擊敵向前。待我擒了項羽,一併把這老狐狸送到咸陽,下吏問罪。你不要再說了,否則軍法從事。”
涉間趕緊把嘴閉上。因為涉間不積極主動,於是王離叫他次日守壁壘,次日自己和蘇角引主力大兵和項羽諸侯軍團決戰。
這次大戰,殺得同樣是天昏地暗,楚軍與諸侯聯軍捨身拼搏,屯在鉅鹿北邊的陳餘數萬人也參與進來,雙方兵卒死傷者橫枕草野,一次次互相反覆衝鋒。經過一番浴血拼殺,楚軍與諸侯軍最終大破王離,殺蘇角,擒王離。隨即攻到王離的壁壘,守壘的涉間不願意降楚,自己把自己燒殺了。這涉間也奇怪,為什麼選擇自焚呢,難道抹脖子不更爽一些嗎,燒起來多疼啊。大約他是不願意自己的屍體受辱成為楚軍拉回去行賞的一百多斤肉票吧。
不管怎麼樣,王離的十萬大軍,遂在公元前207年年初的一月份被夷平。一個帝國曾經繁茂的身影,一支曾經不可戰勝、所向無敵的百年秦軍團,至此走近了它們覆滅的歷史尾聲。
趙王歇和丞相張耳,遂率領著餓得面黃憔悴、風吹打晃的趙國士卒,開啟鉅鹿城百孔千瘡的城門,迎接楚、齊、趙、燕等諸侯聯軍將領入城。
東方六國從前曾經在戰國時代五次合縱攻秦,中間多是因為楚軍是孬種而慘敗。這次,以楚軍功最大,冠於諸侯,鉅鹿之儲存,戰爭形勢之逆轉,全是楚人之力也。
章邯降楚
公元前207年一月,王離在被擒滅後,項羽離開殘破的鉅鹿城,還軍南下四十公里,過了漳河,屯紮在漳河南岸。這樣做大約是為了跟自己的南方基地更近吧,並且以河流護住自己的北面。章邯軍這時候還退守在棘原(鉅鹿以南十幾裡)。到了二月,項羽渡河發起進攻,將章邯戰敗,章邯退卻。
隨後兩個月,兩軍隔著漳河,相互對峙,一直未發生戰鬥。大約項羽需要休整兵卒,而章邯因為王離敗亡導致自己軍心也沮喪,所以也暫不願主動進攻。章邯的策略可能是,項羽背後(南部)的中原多數城邑,還在秦軍手上,項羽軍屬於遠來疲戰,自己只要堅持據守不戰,就能把項羽拖垮,後者糧盡兵疲,於是不戰而退。
但是,章邯同樣也是遠出陝西關中來到這裡的,他的給養線也頗漫長,雖然有趙國糧食可吃,但是還是需要關中繼續給自己送來士兵和糧食,才能保證拖垮項羽。
這時,四月份的時候,關中咸陽的趙高看章邯總是不戰,而反倒數次退卻,於是生氣了。自從前年夏天陳勝造反以來,趙高就有句口頭語:“關東這些群盜,無能為也。”秦二世聽他說得這麼自信,於是尤其地喜歡他了。可是現在都拖了一年半多了,章邯、王離還沒有肅清“群盜”,章邯還在前敵拖著乃至退卻,趙高就沒法交差。
為什麼沒法交差呢?中丞相趙高掌管整個國事,前敵不能取勝,自己就沒面子,秦二世就會責怪他光會吹噓而把“國事”敗壞至此。於是趙高就想著把責任推給章邯,讓章邯做自己的替罪羊。他對秦二世講:“群盜本來是好破的,但是章邯作戰不利,手上二十多萬大軍,光在趙國花錢,還數次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