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考察經驗的嚮導,又何必捨本逐末,完全依賴於兩片陳舊的地圖呢?”
“你指的是我父親的僕人辛格吧,”蘇珊的神色黯淡下來,說:“他已經不在人世了。”
“啊,真是太不幸了。”
“是的,辛格不僅是我父親的得力助手,也是我最好的朋友,甚至稱得上我們家的恩人。”蘇珊面帶戚容,陷入傷感的回憶。“如果沒有他的幫助,也許我根本無法度過那一段艱苦的歲月。”
當初迫於情勢,蘇珊在母親的帶領下遷居印度,辛格也同船前往。寄住在孟買姨母的家裡,蘇珊生平第一次體會到了缺衣乏食的苦澀。清貧的環境造就了堅強而忍耐的性格,她的母親卻難以適應離鄉背井的境況,加上喪夫之痛久久不能平復,以致沉痾不愈,三年後死於壞血病。此時,蘇珊姨父的工廠也已經宣佈破產,哀傷欲絕之餘,年幼的蘇珊還面臨著輟學的窘境。
(十四)(2)
孤立無援之際,忠誠善良的辛格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起照顧小主人的責任。他四處尋找工作,送報紙、賣水果、擦皮鞋、甚至在碼頭做苦力,把賺來的錢統統用以支付蘇珊的生活所需及各項學費,殫精竭慮的援助遠遠超過一名僕人應盡的道義。蘇珊是個懂事明理的姑娘,知道辛格維持不易,越發珍惜時間,用功讀書,最終以出類拔萃的成績完成了學業。
從拉合爾東方學校畢業後,蘇珊原打算先謀一份職業,以便緩解辛格沉重的負擔。但這時由威瑟出資組建的遠征探險隊已經抵達印度,幾經輾轉,找到了擁有半幅樓蘭地圖的蘇珊,登門商討合作事宜。
進入中亞考古,尋覓父親的足跡,一直是蘇珊矢志不渝的夙願。誰知,當她興沖沖地跑去徵求辛格的意見,對方的態度卻出乎意料。或許是厭惡威瑟的為人,或許是基於安全的考慮,辛格即使答應出售地圖換取金錢,也不讓蘇珊重蹈覆轍。
這樣的決定自然和蘇珊的本意大相徑庭,但經過幾年的相依為命,她對辛格的尊重早已逾越了主僕的界限,縱然不會放棄理想,也絕不肯強行違拗。事情因此耽擱下來,任憑威瑟反覆催促,蘇珊只是猶豫不決。事實上,眼看著時光流逝,她同樣焦灼不堪,於是絞盡腦汁,冥思苦索,試圖再次勸服辛格。幾天後,蘇珊在家裡鋪設宴席,特意買來了辛格喜愛的咖哩雞肉和杜松子酒,準備等他做工回來進行一番推心置腹的長談。萬萬沒有想到,左顧右盼,不見人影,最後等來的竟是辛格發生車禍的訊息。
“辛格被撞得脊椎斷裂,等我趕到醫院時,他已經不能開口說話,只是不停地望著我,滲血的雙眼直到嚥氣也沒有閉上。他的目光裡交織著悲涼與無奈,又似乎蘊涵著許多難以表達的隱衷,每當想起那片眼神,我的一顆心就像被無數的鋼針刺破。”蘇珊淚流不止,哽咽難言。
“辛格的意願至死未變,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在尋常人看來,一個柔弱的女子幾乎不可能抵禦沙漠的兇險。”餘伯寵嘆道。
“我能夠體諒他的心思,完全是出於一份關愛。”蘇珊說,“但是,他沒有真正明白征服樓蘭的計劃對於我有多麼重要。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重振德納姆家族的輝煌,我將持之以恆,百折不回。可惜,辛格永遠也看不到我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了。”
餘伯寵謙遜地笑著,憂患餘生的家世及櫛風沐雨的經歷,使他的性格逐漸扭曲。苟且偷安的日子,內心深處難免塗抹著幾許消沉淡漠的色彩,頭腦裡諸如禮教名節和民族大義的觀念也越發模糊,唯一不曾泯滅的只是一點與生俱來的良知。因而,接受任務前,倫庭玉提起“拯救文明造福國家”的堂皇理由並不能得到他的切實認同,降心相隨的動機完全緣於一片感恩圖報的情結。所以,黽勉從事的間隙,常常感到一些迷茫或壓抑。
但如今的情形似乎有所改變,一切歸因於蘇珊離奇的遭遇及不屈不撓的勇氣。尤其面對她的坦誠和信賴,餘伯寵不可能無動於衷,壅塞於胸臆間的困惑和悵惘彷彿被驅散得乾乾淨淨,不禁默默立誓,即便只是為了幫助眼前的女人得償心願,自己也會不辭勞苦,竭盡所能。
咀嚼著酥香的烤雞,痛飲著甘冽的美酒,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消逝,蘇珊的談興卻絲毫未減,餘伯寵只得委婉提醒。“明早還要趕路,我們是不是該回去休息了。”
“好吧。”蘇珊戀戀不捨地站起來,協助他用沙土撲滅了篝火。互道晚安之際,餘伯寵偶爾抬頭,發現不遠處的沙樑上有兩點紅光隱約閃動。他心中疑雲頓生,聯想起白天駝夫艾買提等人的描述,臉上微微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