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就在眼前。他們二人誰都不會想到,等到重新聚首見面的時候,世界已變得讓他們自己都不可想象。
29軍的很多老兵,特別是騎兵師的人後來都說,蕭振瀛如果不走,聽從張、馮、趙的話,是可以改變歷史的,那樣的話,華北和29軍就會是另外一種處境了。因此,他們到今天都認為,蕭振瀛的離開,是他本人歷史上最大的錯誤。
然而傷心人總是別有懷抱,在那個時候,當事者又能有多少更好的選擇呢。
其實,對於蕭振瀛被迫離開華北這個現實,連蔣介石都不能接受,卻又無可奈何。
黃、蕭都不在,華北今後麻煩了。
幸好,蕭振瀛還留下了“錦囊”,又幸好,宋哲元照做了,而且效果立竿見影,29軍內部得到暫時穩定,日本人無孔而入,又接著打起了綏遠省的主意。
這就有了著名的百靈廟大捷。正是這個大捷,令黃郛在彌留之際仍激動不已。
百靈廟大捷的創造者是傅作義,字宜生,山西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5期,時任綏遠省主席。
傅作義的成名之作為涿州之戰。
那還是在二次北伐的時候,當時傅作義帶了一個師單兵突進,一舉佔領了北京西南的涿州。這在軍事學上本來是一個出奇制勝的鎖喉招數,既能切斷奉軍的南北聯絡,又可以直接威脅京津。無奈其他北伐部隊不能配合,竟然都被張作霖給打退了,這樣一來,反而把傅作義自己逼入了絕境。
張作霖調動重兵,在外面圍了一重又一重,原以為城裡的人一無援兵,二無供給,應該支援不了多久,誰知道傅作義特別能熬,一熬就是100多天,奉軍愣是攻不進去。最後還是閻錫山認為守無意義,授意他停戰議和,涿州之戰才得以結束。
從此之後,大家都知道了,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如果一定要進攻,最好還是離這位姓傅的遠點,因為他的那張盾輕易是戳不破的。
到了長城抗戰,傅作義又再次讓日軍領教了他善守的特點,他在牛欄山成功阻擊並殺傷了鈴木旅團,堪稱長城抗戰末期中國軍隊的少見佳作。
正是知道傅作義的厲害,所以日本人在攻之前,頗想使老傅不戰而降。
來綏遠招降的是板垣。
早在長城抗戰前後,板垣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實在不是個做特務的料。可是自從時來運轉,當上關東軍副參謀長後,板垣的自我感覺又良好起來。即便上次在華北被蕭振瀛涮了一把,他仍然不改初衷,始終認為自己比別人更玩得轉。
看來很多時候,烏紗帽還真的能起到點興奮劑的作用呢。
傅作義倒是很客氣,他以綏遠省主席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