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是打巷戰用的。
這是幹什麼,沒有必要嘛。
宋哲元一聲令下,工事拆除,城門大開。
那邊有人來報,各方面為支援華北抗戰,陸陸續續寄來了很多捐款,問如何處置。
宋哲元又一擺手,通電謝絕,不要!
到達北平的第二天,他又發表了一份書面談話,表示打仗那事還遠得很,我們需要的是和平,才不想和日本人打來殺去。
你問我“盧溝橋事件”如何處理,那是國家大事,自然靜聽國家解決。
給人的印象,就好像他又稀裡糊塗地在做和平夢了。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宋哲元也絕不至於如此遲鈍,否則他就不會逃出天津了。更何況作戰密令早已下達,馮治安在北平城裡枕戈以待,接受的正是宋哲元的命令。
只有一種解釋,這一切是宋哲元苦心為之。
擺出一副悠閒的姿態,把大門開啟,彈彈古琴,說說笑話,渾然不把門外的百萬大軍當回事,《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孔明早就這麼幹了。
不過孔明唱空城計不是他願意,而是事急矣,不得不如此。
長城抗戰之後,蔣介石就撥出專款,讓宋哲元修築國防工事,可是宋哲元為了鞏固和拉攏內部,卻把這些專款都拿去給幾個師長“分了贓”。
孔明是因為誤信馬謖,失了街亭,宋哲元則是該修的國防工事一點沒動,臨時連份完整的軍事計劃都拿不出來。
這時候你再去搬鋼筋水泥,哪裡還來得及,唯有先鎮住軍心,安住民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北平,宋哲元實際採用的是內緊外鬆之策,此舉一方面可以緩解北平軍民的緊張情緒,另一方面亦可用障眼法,使對手摸不清自己的真實意圖。
虎視眈眈的酒井旅團是一個機械化旅團,擁有特種部隊中最令人生畏的坦克,但宋哲元並不認為這是多大的威脅。
怎麼制伏坦克,他已經想好了,那就是用地雷陣。在北平城北與酒井旅團對峙的,是阮玄武獨立旅,該旅隸屬於張自忠師,其編制完整,武器裝備和戰鬥力也都很強,加上地雷陣,足可成為一道堅固的屏障。
蕭振瀛曾在“錦囊”中囑咐,可以讓張自忠頂在最前面,因為後者的部隊足夠強,這一佈陣正是昔日華北第一軍師思路的體現。
宋哲元雖然大開北平城門,卻並不表明沒有作好防守準備。日軍有再強的兵力,如果從北往南攻,29軍可以節節防守,並能爭取到時間等待後續援軍協防,這個宋哲元不怕。
他真正擔心的是什麼呢?
還是自己的側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