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士兵實力的農民。
而且招募衛所的官軍也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管理不易,每個衛所官兵都是申牒造籍在冊之中,這些人雖說名義上大明國家的職業軍人,可實際上已經成為了部分將領私人佃戶。
要是從這些人種抽調一批出來。必定會讓那幫武官將領反對,而從流民中所招募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現在整個廣州城最多的就是難民,要想招募一兩百個青壯還是非常容易的。
趙世傑之所以這麼建議,其中考慮到的原因也有,這批士兵將會被作為種子培養,將來整個兩廣的軍隊改革就要從這些人裡去進行滲透,幫助大明建立一支真正的新軍。
總督沈猶龍從澳洲人那裡接受了一百條火銃的訊息嗎,並沒有瞞住那些統兵的將領,對於他們來說這並不算什麼特大的訊息,就連沈猶龍要招募一兩百名流民訓練成裝門的火銃隊,大家的興趣也不大,畢竟這也不能給自己帶來多大利益。
所以大家的目光依然還是放在了自己受益的東西上,對於沈猶龍要組建一個一兩百人火銃隊玩玩大家的也是一點意見都沒有,甚至直接表示了對此支援,只要不是到了自己的衛所裡挑選青壯就行。
對於這些把個人利益至上的衛所將領,沈猶龍根本就沒報太多希望,大明如今能戰的軍隊除了北邊幾個衛所之外,哪裡還有能一戰的衛所軍,就更別說是江南富庶之地的衛所官兵了。
沈猶龍既然接受了趙世傑的建議,就代表他的確對眼下的局勢表示了擔憂,算是大明朝廷裡難得幾個有遠見之人,這澳洲軍既然在南洋一代可以威名遠揚,必然有自己的一定的特別之處可供學習。
更何況在古代,訓練軍隊的鍛造之術可以說是不傳的秘籍,歷代兵家名將哪個不是擁有了自己特別練兵之法方能成名。
這澳洲人能拋棄門戶之見,這是多麼難得機會啊,要是不好好把握住,後悔可就沒地方哭了。
沈猶龍不笨,雖然出身是個文人,可是日後這新軍練成,自己可不光是要加官進爵那麼簡單,名留青史那都是小的。
為了配合澳洲人的訓練,他已經在城中精挑細選年輕的壯漢加入新編的兩廣神機隊,不管這些難民同不同意,反正他就像直接抓壯丁一般把人給拉了去,發給一套同樣從澳洲人那裡購買的軍裝,扔給眾人,讓其穿戴整齊,以後就是當兵吃糧的人了,要是不願意那就治給你安一個離鄉之罪。
雖然到了明末因為天下變動,路引制度的管理已經沒了那麼嚴格,但如果官府真的要和較真,治你罪也不是不可以的,所以那些不願意的流民也只好同意,否則被治罪可是少不了要吃些苦頭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這當兵吃糧還是真的。
同時為了幫助兩廣總督沈猶龍訓練新軍,澳洲方面也是做出非常慎重的考慮和研究,派出了澳洲陸軍裡目前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陸軍第一連隊,而這次被選中的帶隊教官則由何語,馬卡洛夫,于山,喬肆等人擔任。
第一連隊無論是在作戰經驗,還是訓練新兵方面都是非常有經驗的,國防部相信他們一定能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未完待續。。)
ps:正在努力存稿中,下個月開始兩更
第245章教導隊
廣州城的一條街道上,一身普通大明服裝打扮的兩個青年,一路上有說有笑的左看看右看,就像是第一次上街的劉姥姥對什麼都好奇。
“喬肆,你看,龜苓膏,又見到這東西了,還有桂花糖。”于山自從接到調任廣州擔任訓練新軍的教官任務後,就一直興奮的睡不著,雖然香港距離廣州不遠,離他的家鄉很近,但身為軍人,必須擁有嚴格的紀律,沒有獲得上級的同意他是絕不敢離開香港半步的,否則等待他的就是憲兵隊的追捕。
至於說逃出香港,然後就消失在茫茫大明,只有傻子才會這麼做,在澳洲前途一片光明的于山除非腦袋進了水才會這麼傻傻的做這種事情。
現在於山,喬肆,還有馬卡洛夫三人已經成為了第一連隊的主要軍官,只要時間在長點,能夠唄選入進軍校學習,未來成為何語上尉那樣的軍官也不是不可能。
“于山,你能不能矜持一點,這麼多人都看著你呢,別給咱們澳洲陸軍丟臉,要是在街上碰到一個咱們即將訓練計程車兵到時可就有你的笑話了。”向來比較穩重,有耐心,外表看起來就要比于山這種大大咧咧的性格沉穩不少的喬肆,在一連內部要比于山有威嚴的多。
很多士兵可以和于山親密的打鬧在一起,沒有上下級別之分,卻不敢和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