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就可以省下一天的花銷,近三百人再加幾百匹馬,人吃馬嚼的花費比租車划算多了,每匹馬只馱二百斤,就是保持它的速度。
必要時候。一些身體強壯的健馬就是再坐一個人上去也能奔走,十多歲的少年並沒有多重,別小看一個小小的細節,很多時候。細節決定成敗。
這時袁三進過來,小聲說:“二百糾察隊員一個不落,全部到齊了。”
“讓他們幫忙裝貨,然後按計劃出發”陸皓山一臉正色地說:“讓小隊長約束本隊的隊員。沒有命令,誰也不許輕舉妄動,路上嚴禁招惹是非。”
“是。大人。”袁三應了一聲,馬上去傳達命令。
等袁三走後,趙餘慶在一旁小聲說:“大人,聽說你與這私衛隊長義結金蘭,感覺他對你很尊敬啊。”
陸皓山沉默了一下,最後才淡淡地說:“沒有共患難,很難見真義,或許,有時相互利用,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吧。”
就是趙餘慶不說,陸皓山也感覺得出來,自己與袁三的結拜,好像草率了一些,說白一點就是相互利用,袁三需要陸皓山的幫忙和庇護,陸皓山也看中他的能力,這樣一拍即合,袁三是為了他那幫兄弟和家眷才走這一步,事實想想也是,沒有血緣關係的締結,沒有共患難的鍛鍊,這種因利益而結合的友情,顯得脆弱和蒼白。
幸好,袁三不是那種二面三刀的人,對自己的事業也盡心盡力,兩人相處得還是很愉快。
趙餘慶聽了這句富有哲理的話,沒說什麼,點頭表示理解。
人多力量大,在糾察隊的幫助下,茶磚還有乾糧很快就裝載完畢,接著進行編隊,用長繩把馬連在一起,五匹馬為一組,免得到時一有意外情況,一下子就把佇列衝散,糾察隊有護衛的責任,也有義務幫忙管理馬匹,陸皓山派老十二趙功常還有二名機靈的糾察隊員充當斥候,在前面探路,剩下的分為三隊,一隊前面開路,一隊在隊中鎮守,一隊尾後,陸皓山和趙餘應各乘一輛馬車,在馬隊的中間,有什麼變故,可以第一時間處理。
壯觀啊,本來就人多勢眾,再加上僱來的馬車,在官道上成了一條連綿幾里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過往的商旅紛紛側目,偶然有幾個遊兵散勇和流氓地痞路過,也是識趣地低頭走過,碰上這種級別的商隊,已經不是他們能找麻煩的了,這年頭,沒點背景和實力,也組織不起這麼大的規模。
剛才始陸皓山饒有興趣地東張西望,看看過往的商旅,看看沿途的風光,看了一會,沒感覺有什麼特別的,就坐回馬車,開始看書打發時間,陸皓山看的,都是一些有關山川河泊的地理書,還有一些前朝關鍵戰役的介紹,要想和後金抗衡,這小小的江油自然不足夠,別的不說,就是幾百士兵都養成不起,要想成立一番雄圖偉業,自然要搶地盤、招攬人才,古今有很大的差異,陸皓山不想自己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自然要努力增長這方面的知識。
在馬車上看了沒二刻鐘,陸皓山有點鬱悶地把車扔在一旁,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這年頭,馬車的質量不行,沒有減震裝備,那官路的路況也不好,那馬車上下顛簸,咯吱咯吱地響,車在動,人在晃,那書的字也像在跳,不一會那眼睛都花了,越看腦袋越脹,只能放棄。
陸皓山心裡感嘆一句,還要找專業的人才來幫自己吧,光靠自己一個人,沒有三頭六臂,很難有大作為的,歷史上那些梟雄人物,哪個不是謀士眾多、猛將如雲,那靠著皇叔名號起家的劉備同志,在最落魄的時候,還有關羽和張飛這兩將大將追隨,無論怎麼敗,也不會把本錢一把輸光,自己手上除了一個上不了檯面劉金柱可以信任,就只有不知什麼時候會走的袁三,除了這二個人,就沒有別的人可以信任了。
欠的是人才啊,雖說糾察隊有幾個苗子,可是等他們成長不知猴年馬月呢。
一想到怒摔阿斗的劉皇叔,陸皓山突然一個激靈:天啊,還說自己是後來人呢,沒有人才,自己不會招募人才嗎?像左良玉、祖大壽、盧象升、洪承籌、杜松等大能自己是挖不動、也養不起的“祖宗”,可是可以在起義軍裡挖啊,現在的起義軍,說是起義,實則沒有自己的綱領,給人的感覺更像是為了吃飯到處暴力找吃的農民,起義初期他們反對的,只是那些逼得百姓家破人亡的官吏,幾百年忠君愛國洗腦,他們並沒有推翻明朝的統治的覺悟,沒有洞察造成民不聊生的根源是**的統治。
這個時候,那些在起義軍裡的“人才”很落寞、很痛苦吧,空有一身本事或才學,卻是幹起反賊的勾當,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