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的身邊只有親軍五千人,其中的三千駐守燕山長城古堡,與平八堡相距約一百二十里。若能以優勢兵力突然圍住平八堡,一舉擒殺李茂,則即便陷入兩路唐軍的合圍之中,亦可全身而退。
開戰以來,東路唐軍進展緩慢,看起來和東路軍並不合拍。
李茂活著尚且如此,李茂一死,兩家分道揚鑣都有可能,又怎會齊心協力。
一萬契丹秘密集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平八堡撲了過去。
參謀廳的情報科得到契丹人的動向,緊急向李茂示警,平八堡是舊日唐軍在塞外修建的堡壘,面積並不算大,且廢棄多年,李茂屯兵在此,可以就近指揮東西兩路五萬唐軍,位置得天獨厚,但平八堡的周邊皆是曠野平原,無險可守,容易受到契丹的攻擊。
正因為如此,李茂只在堡中屯駐兩千親軍,大唱空城計,而將親軍主力屯駐於燕山山脈深處的長城古堡,豎起大纛,以作疑兵。
然而契丹人的情報收集能力十分驚人,竟然識破了李茂佈設的**陣,一萬大軍星夜兼程殺奔平八堡。
讓契丹人沒想到的是,李茂的戰場情報比他們更有效率,一萬突襲大軍還在集結中,李茂已經得到了他的真實用意。
此刻撤回燕山山脈,據險防守,自然可以萬無一失。但狡猾的契丹人肯定會見好就收,像泥鰍一樣再次滑掉。
李茂不為所動,嚴斥勸他避讓的石空。
石空知道勸不住他,只得密令燕山的親軍火速趕來增援,又緊急向常木倉、祝九發出了求救訊號。
契丹人日夜行軍,距離平八堡越來越近,八百里,五百了,三百里,僅僅兩天後就出現在了平八堡外,兩軍相距三十里。這樣的距離,在契丹人的快馬賓士下只需半個時辰,契丹人是草原上的狼,可以在急速奔跑中圍獵他的對手,一旦被他們咬住,休想再脫身。
石空下令就地構築工事,做拼死抵擋,他追隨李茂多年,對李茂的用兵策略欽佩之至,李茂不走定有不走的道理,他不會再勸,哪怕敵人就在眼皮子底下。
契丹人距離平八堡還有十里地時,李茂忽然起身,對石空道:“一隊隨我走,快。”
一隊是李茂的貼身衛隊,編制比普通的隊要打,約一百五十人。
石空頭皮發炸,現在走,萬一被契丹前隊纏住豈非死路一條。契丹大軍行進時總是以一部精銳喬裝改扮後撒在敵人的身後,稱之為探馬軍,用以實施包抄、截殺,防止敵人首腦人物棄眾逃走。
他們既然知道李茂就在平八堡,又豈會不做準備?
李茂沒有多做解釋,人已經上了馬,石空立即下令一隊全體上馬,除了兵器和隨身水囊,其餘的盡皆丟棄不要——若不能逃入燕山山脈,帶什麼東西都是累贅;若能逃入燕山,則要什麼有什麼,又何須帶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眾人出堡走出八里地,地平線上就出現了契丹人伏擊騎兵,約兩百人,呼嘯而來。
李茂跟契丹人打面對面的戰鬥,這還是第一次,不覺也頭皮發麻,但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後路了,只得率眾猛撲過去。
負責伏擊的契丹兵是一支精銳的輕騎兵,面對倉皇奔逃中的李茂衛隊,氣勢上和人數上都佔了絕對上風。
但戰鬥結果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李茂的貼身衛隊戰力之強悍,給契丹人上了深刻的一課。
一百多騎兵跌落馬下再也爬不起來,但他們的對手顯然無心戀戰,取勝之後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繼續向前奔走。
殘餘的契丹人因此判斷,逃跑的正是李茂,他們改變策略,頑強地咬著李茂的尾巴,拖住他,盡力地拖住他。
契丹前鋒聞聽李茂捨棄平八堡奔向燕山,立即調整策略,以一部圍困平八堡,以主力繞過唐軍堡壘,直奔燕山而去,即便李茂逃入燕山,他們也要追上去,咬住他,咬死他。
一支契丹伏兵從燕山腳下的河汊柳樹林裡殺了出來,箭發如雨,李茂身邊衛士紛紛撲地。李茂的坐騎中箭,跌翻在地,他躲閃不及,重重地摔了下去,打了個十幾個滾,剛剛起身,一支羽箭便尖叫著鑽進了他的肩膀,推的他一個趔趄,又摔了一跤,還未等他回過神來,一名契丹騎士已經風一般地飄了過來,雪亮的馬刀迎面劈來。
同樣跌落馬下的石空奮不顧身地發了一箭,將李茂從刀下救了出來,自己卻吃了契丹人一刀,後背上留下一尺長的血口子,所幸的是他的盔甲異常堅韌,契丹人的刀劈的並不深。李茂抬起手弩射倒了一名衝鋒中的契丹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