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
李茂判斷草原上即便出兵南下掠奪也該是秋後的事了,那時候南方夏州的問題或者已經解決,朝廷只需選一員懂軍事的官員接替嚴荔,就出不了大亂子。
離開豐州,穿過一片党項馬匪活躍的戈壁,就進入了夏綏銀節度使管區新宥州,楊慧琳派遣親信楊日產前往迎接,楊日產以新近党項惠山部叛亂為由,建議李茂不要在此逗留,早去夏州。
李茂也不想在新宥州逗留,隨楊日產一路來到夏州。
這一路上,李茂又接到了幾份遼東幕府編撰的邸報,從中判斷長安事態的發展。到夏州的前一日,林英派遣的密使到了驛館。
“幾位御史分別上表奏彈韓全義舊日之惡,聖上已降旨責令韓全義致仕。”
“哦。”
事情的發展完全按照李茂預料的在走,只是杜黃裳事先沒跟他商量一下就動手,卻是把他置於了無比兇險境地。
“杜相公建議大都領不要進城,免得為楊慧琳扣作人質。”
“大都領”是龍首山裡的下屬對李茂的稱呼,李茂雖實際控制著龍首山,靠的卻是對四大都領施加的個人影響力,在龍首山內他只是個虛位首領,並無任何實權。
龍首山最有實權的是四大都領(處長),眾人便生造出“大都領”這個稱呼專用於李茂,以凸顯他超人一等的地位。
李茂沒有說話,人已經到了夏州門外,進不進城還由得他嗎?
韓全義被逼致仕的訊息已經傳回夏州,楊慧琳既緊張又興奮,他立即召集所部親信,控制了夏州內外各戰略要點,待一切佈置停妥,這才準備迎接李茂入城。
李茂是天子的股肱之臣,有定策之功,把他扣在夏州,大有文章可做。
為防止李茂耍什麼花招,楊慧琳命胞弟楊仁琳,堂弟楊紅歡,表侄鄭大坤親率牙軍精銳出城,協助楊日產請李茂入城。
眾人素聞李茂之名,不免戰戰兢兢,待見到李茂卻都鬆了口氣,這位欽差大臣八成是讓戈壁灘上的黃沙吹壞了腦袋,此刻還暈暈乎乎的什麼都不知道呢。
第366章 反
第366章反
李茂一進夏州城就被楊慧琳軟禁起來,隨行人員被軟禁在館舍,李茂和幾個親隨被軟禁在城東的祥雲寺。楊慧琳出於對李茂的關心,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套夫妻房,配了幾個心靈手巧的婢女供使喚。
對於欽差被冷落,夏州方面解釋說橫山上的党項部作亂,派遣了大批殺手混入城中,出於對欽差大臣的安全考慮,暫時委屈眾人一下。
至於說留後楊慧琳為何遲遲不露面,軍府押衙常榮臻解釋說楊慧琳出外巡視軍務未歸,餘者便一句也不肯多說。
“真是豈有此理,留後不留鎮理所,卻外出巡視軍務,真是好拙劣的藉口。”
喜寶忿忿不平,這些日子她眼界大開,性情也收斂了許多,見識了大唐的種種不同後,忽然對大唐的官制和軍制產生了興趣。
喜寶性情率真,看不慣隨行的那些鴻臚寺官員,嫌他們身上的腐臭味太重,她試著向李茂請教一些問題,每每都能得到滿意的答案,不過她很快發現李茂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她在李茂面前遠不及在秦墨和張琦面前輕鬆自在。
儘管她並不想承認,但事實告訴她,她有些畏懼李茂。
敬而遠之,於是她轉移目標,把榨取的物件由李茂轉向秦墨和張琦。
先從好為人師的張琦下手。
她不恥下問,私下拜張琦為師,從他那學到不少東西。她敏而好學,很快將把張琦肚子裡那點墨水榨乾了。
吃幹榨盡,她又把目標轉向秦墨,秦墨肚子裡的墨水比張琦稍多,但也多不了多少,不過秦墨能裝,雲裡霧裡的一通忽悠,喜寶就暈了,雲山霧罩的摸不清秦墨的底細,一時仍以仰視的目光相待。
喜寶一眼就能看穿楊慧琳在扯謊,足以說明楊慧琳這個謊扯的實在是不怎麼高明。當然李茂心裡明白,楊慧琳其實是不屑去編造什麼謊言。
在夏州,他信心十足,以為可以掌控一切。
使團的人被圈禁在館舍連大門都無法靠近,更遑論能逃出去,李茂倒是有信心逃出囚籠,但就這麼走了實在是心有不甘,而且他本人能脫身,並不代表身邊的人也能脫身。強行走的話,難保會有傷亡。
因為楊慧琳的嚴密封鎖,李茂現在徹底斷了跟外界的聯絡,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
仔細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楊慧琳對李茂放心了,這個走野路子爬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