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7部分

心裡揣著這份矛盾,楊奇就沒有急著跟李茂相認。

第363章 沒法給你解釋

李茂奉命出使塞外,楊奇是知道的,當初李茂途徑豐州出塞時,他還曾率眾負責過使團的沿途警戒,不過因為是外圍警戒,與李茂並未謀面。

嚴規仔細看過那份稅單,問楊奇道:“既然在振武軍那邊交過稅了,咱們這邊還有必要交嗎?”楊奇回道:“都是大唐的關稅,交一家即可,論制不應該再交。”

秦墨笑道:“應該交,應該交,朝廷下旨各道自行籌備糧料,方才那位兄弟也說了,振武軍是振武軍的,天德軍是天德軍的,混淆不得。”

嚴規聞聽這話羞的滿臉通紅,這夥人竟拿著四十年前的露布來盤剝過往商旅,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嚴規大怒,厲聲喝道:“把這幾個吮吸民脂民膏的敗類統統給我抓起來,帶回軍府聽候處置。”

楊奇依舊複述了一遍嚴規的話,指示部屬:“把他們包圍起來,統統帶回去。”

幾個稅吏大叫冤枉,跪地求饒,嚴規照那稅頭劈頭一馬鞭,厲聲喝道:“爾等還敢喊冤,正是爾等這般胡作非為,我大唐的惡名才遠播草原,那些鬼城流民,畏懼官府勝過馬匪,爾等可曾想過原因?你們,就是你們這些敗類,外毀我大唐的聲名,使同為炎黃子孫,卻恨我如仇寇,幫著外族,荼毒同宗。也是你們,使我官民對立,民心離散,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國家糜爛四十餘年不能恢復,爾等皆罪不可恕。”

少年一口氣罵完,臉色通紅,顯然如此當眾罵人並非經常。

楊奇懶洋洋地對幾個伏地求饒的稅吏說:“要怪只能怪你們自己有眼無珠,誰的錢不好拿,非要拿李少卿的錢,堂堂的鴻臚少卿,是你們能敲詐的起的嗎?”

眾人聞言皆大驚,嚴規聽說眼前的便是李茂,連忙下馬參拜,口稱晚輩。

李茂挽起,笑道:“少公子嫉惡如仇,又有如此大視野,邊塞百姓之幸也。”

嚴規連道豈敢,神情十分恭敬,再不肯多發一言。

就近處看了楊奇一眼,秦墨說的不錯,楊都頭的確是在害眼病,而且害的不輕。

天德軍都團練防禦使、豐州刺史嚴荔聞聽李茂到了城外,連忙出城迎接,他資歷比李茂老,地位也相當,但李茂是當今天子面前的大紅人,嚴荔絲毫沒敢託大。天子近臣一言可興人,一言可敗人,可是萬萬得罪不起的。

雖然倉促間禮儀未備,但嚴荔的熱情和誠意,李茂還是感受到了。

能與一鎮主管攜手進城,一路上談笑風生,接受萬千羨慕目光的關注,這在幾年前,李茂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今卻成了事實。

望著嚴荔那張討好的老臉,李茂感慨唏噓。

嚴荔不知兵,這點他自己也承認,這就有點問題,豐州和振武軍、朔方鎮一樣,乃是構成大唐京西北防禦草原遊牧勢力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讓一個不知兵的人鎮守於此,朝廷究竟是出於何等考量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嚴荔,嚴荔苦思不得其解,十分痛苦。

李茂是天子的股肱之臣,與執政宰相杜黃裳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嚴荔急切地想從李茂這解開這個謎。

朝廷如此安排是什麼用意,李茂看的一清二楚,但他卻絕不能洩露半點給嚴荔。因為時機未到。

一個月前入朝,早他幾天嚴荔接替李希皓赴任豐州,這是巧合嗎?絕不是巧合。

早在李茂離京前,杜黃裳就曾跟他說過,韓全義年後將入朝,韓全義當年討伐李希烈一役中,瞻前顧後,遷延不進,致使戰局崩壞,朝廷損兵折將,荼蘼糧餉無數,卻未能平息淮西之亂,影響極其惡劣。

當年因為時局動盪,朝廷出於穩定大局的考量,沒有追究韓全義的過失,反而將幾個言辭激烈的言官逐出了長安,其中就有杜黃裳的一位摯友。

時過境遷,李希烈已作古,杜黃裳成了執政宰相,是到了清算舊賬的時候了。

韓全義肯定也覺察到了危險,他入朝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夏綏地處京西,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軍糧官餉皆仰賴度支,沒有跟朝廷對抗的本錢。

但若讓他束手就擒,韓全義又豈能心甘?

杜黃裳由此推斷韓全義入朝後會留他的外甥楊慧琳以留後的身份執掌夏州,以此作為跟朝廷討價還價的本錢。

舅甥倆合謀不是為了割據自雄,不過是互為依託,以保全家族的榮華富貴

但杜黃裳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