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9部分

劉健這話,是贊同次輔謝遷的意思,內閣首輔和次輔兩人都已經達成了一致,甚至,楊廷和的意思,也和兩人的差不多。

李東陽,也就沒在吭聲了。

“寧王的案子,咱們,就別管了。”

劉健這話,算是給這事定了個調子,其實,就在剛才,劉健已經後悔當初給曾毅的那封信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方法,他若是不去那封信,曾毅也定然不會有事的。

………………

“這案子,是繼續審問下去,還是等陛下回京了?”

都察院內,三司的首官再此碰了面。

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及大理寺卿聚在一起。

對於這個案子,三個朝廷重臣,都是頭疼的很。

寧王是皇親,這案子一旦牽扯到皇親,就不好審,尤其是此案又是涉及寧王謀逆這種天大的案子。

且,審問的時候,錦衣衛的人又在旁邊盯著,雖說三司官員沒什麼不可見人的,可是,卻也總覺得不舒服。

畢竟,錦衣衛雖然革新了,可是,一些印象,段時間內,還是不能去除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帝現在不在京城,不能探知皇帝對此案的態度到底如何。

雖說皇帝不可能對謀逆的案子不動怒的。

可是,這裡面,也是要有個輕重的,畢竟,寧王是皇親。

不‘弄’清皇帝的態度,不好查案。

就算是謀逆,可是隻要牽扯皇親,最後的結局,也是很多的,有軟禁的,有貶為庶民的,有流放的,有賜死的,等等。

若是不‘弄’清陛下的態度,這案子,根本沒法審的。

“若不然,還是在等等吧。”

刑部尚書道:“南京那邊,已經派人去了江西查察此案了。”

“一旦有了結果,咱們這邊,在做出決斷,也不晚。”

“且,陛下還在回京的路上。”

都察院左都御史及大理寺卿兩人點頭,顯然,兩人心裡,也都是抱著這個想法的。

要知道,別看他們現在是朝廷重臣,可是,尤其是在這些大案上,必須要小心在小心。

多少的官員,都是栽再這些大案上的,哪怕和這案子沒關係。

可是,牽扯到這種案子裡,只要一個不小心,有哪點讓皇帝不滿意了,就極有可能倒黴的。

“案子,還是要審的。”

最終,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道:“只是,咱們現在,只能審從寧王府內抓來的僕人及謀士等,至於寧王,既然陛下讓其閉‘門’思過,就等陛下回來再說。”

都是官場的重臣了,都經歷過大案的。

是以,戴珊這話一出口,兩位兩人,也就知道戴珊是什麼意思了。

拖字訣。

不是不審,他們也在審案,只是,案情複雜,誰敢說寧王謀逆的案情不復雜?是以,才會審理的慢,旁人,誰也不能說出什麼來,說要是敢說慢了,那你來審?怕是三司的首官巴不得從這案子裡脫離出去呢。這案子,牽扯到皇親,無論最後辦的合不合聖意,都不會有獎賞的,典型的有壞處沒好處。

第三百二十六章各方反應

正德和曾毅回京,百官出城迎接。

當然,迎接的,肯定是正德,曾毅則是在快到京城的時候,就已從正德的馬車上下來了。

正德根本就沒下馬車,只是讓劉瑾傳了句平身,然後,一行人就回京了。

以至於想要藉此機會探聽皇帝心思的大臣們落了個空,根本連皇帝的面都沒見著,還怎麼試探?

不過,卻也有大臣‘精’明,皇帝根本就沒‘露’面,是不是,也可以說是皇帝心情現在根本就不好。

不過,這點,卻是不用猜的,出了這等事情,皇帝的心情,又豈會好了去?

皇帝回京,原本,想著藉此機會探聽皇帝對寧王一案如何處置的大臣們,卻都是落了個空。

而且,正德回京後,並沒有召見哪個大臣,只是呆在宮中。

在這詭異的氣氛當中,也沒有朝臣敢去求見皇帝,最終,對於寧王的案子,仍舊處於初期階段。

三司的官員,也是隔三差五的對天牢中關押的人進行審問。反正,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在拖延時間。

這事,是皇帝‘弄’出來的,也是曾毅‘弄’出來的。

對於皇帝,三司的官員不敢說什麼,可是,對於曾毅,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