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貧,大不了咱們補貼,只有一條,不要以為是謝恩,那樣誰也受不了。”
傅凌認真聽了,暗暗點頭。她全家都是認真篩選過田季安的,孝義忠悌,樣樣行。也決心過過日子。
不想新婚沒三天,就發現這情況不太一樣。
田家是勞動人民出身,說純樸,那是真純樸,田父自己不好說,田母出面與兒媳婦說,家裡僱這麼多僕人太浪費了,有事家裡人自己就做得了。把僱來的僕人給辭了,前後三進庭院,就自家人住了——唯因院子太大,留一門房、一廚娘、一車伕。田家人覺得寬敞,傅凌覺得沒人陪,空得慌。
接著,一應衣食住行都要自己動手,洗衣做飯不用說,田母閒不住,把後院花園裡的鮮花全刨了種上了菜,還招呼兒媳婦們一起種菜。兩個嫂子挑水澆園、施肥拔草的,傅凌嫁後已經換上了布衣,見此情景也只有乾瞪眼。暗道,既然是嫁了來,就不計較那值上千貫的花了吧,反正都當陪嫁了。
晚上偶與田季安一提:“長輩們年事已高,還要勞作,太艱難了,還是僱些人來幫傭吧。莊上的糧食瓜菜也夠吃了。”
田季安當時答應得好好的,回去與父母商量。
田母還很講道理:“那都是她的陪嫁,這個我懂,是她的,以後要留給子孫的。我們不用,你們也不要用,多攢些兒,留給子孫多好?反正都是我孫子的,留著唄,她如今花用了,留給孩子們的就少了。”
田季安還說一句:“如今也不是供不起,大家舒服些不是?”
田母道:“四郎,你媳婦是大家子出身,可咱們家不是,是委屈她了。誰叫咱們家就是這個樣兒呢?以後要過一輩子的,初閨媳婦,落地孩兒,要教的。一家一個模樣。你幾個嫂子不是也這樣做了嗎?”
田季安是個孝子,老婆和老孃,權衡一下,他還是順了老孃。
太孝順友愛了!
傅凌很是頭疼,一想田季安所說也有道理,她已是田家婦了,儉樸就儉樸吧。可真是受罪!她在孃家平日也早起,那是起來跟長輩請安,完了就有熱茶熱飯吃,這是早起,還要燒火做飯,忙個大半天沒吃的。
對外還要說“安貧樂道”,外面看著世家女脫華服去麗飾,布衣荊釵,還要贊她一聲好風骨!忍就忍了吧。
這些就算了,等懷孕,居然也得不到照顧!想吃的吃不上,就是一隻雞,早上燉了晚上續水接著熬……這就過份了吧?幾位嫂子居然還背後說她:“到底是大戶人家出來的,比咱們嬌貴,是該歇著。”
田母也覺得已經不錯了,當初她懷孩子的時候,快臨產了還在下地,如今兒媳根本沒什麼重活,比自己當年好多了。這……大戶人家是不一樣,可誰叫現在他們家不是呢?傅凌縱然是鍛鍊身體,到底不是粗壯人,又心裡有氣,開始還不肯跟孃家訴苦。終於憂鬱成疾,孩子流掉了!
傅凌當時就炸毛了,可惜身體不好,沒發作就昏倒。傅家來人看女兒,見此情景方知不妙,要接女兒回去,田家還不許——哪有病了的媳婦回孃家的呢?這不是嫌咱們照顧得不好麼?田季安,只跪在岳父面前流淚,就是一句話也不說,也不肯讓老婆走。
待傅凌轉醒,床前守著她孃的丫頭,從丫頭口中知道了事情之後,差點沒背過氣去。
事情鬧到這樣,傅凌孃家卻只是要求田家“善待”女兒,名門傅氏,實在擔不得這“無故”把女兒接走的名聲。怎麼看,怎麼像是守不得清貧,嫌貧愛富聽起來也不好聽。
田父田母本身與這小兒媳婦就有些隔閡,她順口說出來的詞他們聽不懂。最初對世家的敬畏過去之後,田母更愛跟其他草根兒媳婦一起說話,取笑傅凌“跩文”。被親家一弄,田母經不得坐在地上拍地大哭,傅氏家人深覺無奈。
傅凌到底年輕氣盛,而且,一個失去了孩子的母親,她的憤怒是無可估量的。她有許多同學,有男有女,嫁了之後因為顧慮到田季安的感受,很少有太多聯絡,此時也顧不得了,以“散悶”為由,她去了慈幼局,聯絡到了在那裡的同學。
崇道堂的女生由來生氣高、膽子大、腦子靈,一陣嘰咕,與傅氏一樣出身的人就義憤了:“平日辛苦也就罷了,怎麼懷著身子也這般苛刻?你又不是沒嫁妝!莫不是要把你治死了,貪了你的嫁妝了吧?”
以此為藍本,流言滿天飛。田季安被參“德才兼失”,有好事之御史曰:“不能齊家,何以治國?其人愚孝,必為奸佞!”御史的推理也很有才:知道父母做得不對還縱容,就是不孝,由家及國,為了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