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凸顯出來了。
有些人就去兼職做小商販,促進了社會產品的交換,也促進了產出地經濟的發展。隨著市場的擴大,另一個問題也出現了——產品不夠賣的。反過來又對生產提出了要求。
李政篇:
李政,理政,多好聽的名字啊!
李政,男,著名世家李氏出身,他的祖先是人稱李神仙的李神策君。李神策做過宰相,還是首相,頗有眼光,也很有許多著名的段子流傳下來。最著名的不是他的毒舌,而是某次被周王太妃擠兌得跳牆。大笑之餘,史家評曰:“人言神策目下無塵,據此觀之實有宰相胸懷”。
李政小朋友出生的時候也比較悲劇,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他前面已經夭折了三個哥哥了,為了把他養大,從他生下來,家裡就決定把他當成個女孩兒養。
在七歲之前,李政不叫李政,他叫四娘。在七歲之前,他沒穿過女孩子襖裙以外的衣服。在七歲之前,他爹不得不同意他娘教他紡線繡花。幸虧有許多堂兄弟,也有許多表兄弟,也沒讓他跟姐妹們一起玩,這才沒有產生性別偏差。只可恨耳朵上還是被穿了耳洞!
終於,他七歲了,李爹李娘開心地把他換了一身男裝,送去讀書了。學校大廳,照著創始人的銅像叩了個頭,李爹李娘很開心地道:“夫人,孩子交給您了,您給看著。”千萬要讓他長命百歲啊!
李政也很開心,從此他就是四郎啦!李政在學校裡如魚得水,撒歡兒打滾兒,越來越健康活潑。唯有一樣不開心,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印象太深還是怎麼的,姐妹們說起什麼紡織繡花的,他總要忍不住插兩嘴。
感覺好坑爹!
還好,大家女子,做這些的時候也不算特別多啦,然而因為這點強迫症,李政就悲劇了。他居然還思考起什麼樣的織機用起來省力,什麼樣的紡車紡線更有效率來!
李爹李娘看他這樣,乾脆在假期的時間讓他去自家開設的工場裡巡視。彼時賤籍已廢除,市場興旺,世家也遮遮掩掩地辦起了工場,僱些無地或是農閒之人紡織,又按照一定標準,向農婦收布匹轉賣。既因政府之重視,女性地位提高,又因生產力之發展,使許多女性得以在世家開設的“作風有保證”的工場裡做工。
李政發現,市場好,人口多,許多人等布用,卻發現沒有布。
他就是愛琢磨,忽然想在學堂裡的實踐課來——如果把這些過程拆分,每個人只掌握一定的技術,就會越來越熟練,效率也就越來越高。又憶起之前想過的機械問題……李政抓起張紙就往外跑!
如果說鄭世鳳是讓政府注意起女性的重要性的話,李政在紡織業的技術革命,就是讓女性在經濟上得到了獨立,真正的,不是靠別人的“贈予”,取得了獨立。原本只是在農閒,如今倒有許多人家的婦人脫離了田間勞作,而取得了工場工人的身份。
紡織業,天然是女性的天下。
第四百六十三章 番外之女校友
崇道堂裡多奇葩,無論男女。
崇道堂裡出來的女人厲害,這種厲害是表現在多方面的。曾有人云:“想想這學校的創始人就是個女人,這一切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如果你把崇道堂畢業的女性們作一個統計,就會發現,前期的厲害是厲害得千奇百怪,有嫁得厲害的、有生得厲害的、有爹媽厲害的、有掐架厲害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只有極少數才是在政治上出色的,進入朝廷系統的幾乎沒有。
這是可以理解的。妹子再彪悍,那還是一個男權社會,男女平等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甚而至於,朝廷的變革反而是最後的,落後於走出家門紡織女工們,落後於在慈幼局鬼混的家庭主婦們,落後於有底蘊的女藝術家們。
歷史背景擺在那裡,觀念意識擺在那裡。大局上、意識上是從上層開始變革沒錯,上流社會的文化教育素質在那裡了,能更早發現問題,但是行動上,底層社會因為沒那麼多窮講究,反而容易。上流社會妹子們的彪悍就只好如果被防波堤攔住的海水一般向其他各個方面亂湧。
哪怕是鄭琰,插手了多少政務,在朝會上出現了多少次,最終領的還是女性系統的職稱。想打破朝廷上男人的一統天下,要麼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來個大爆發,要麼有要有個特殊事件、特殊人物。
這世界從來都是用實力說話的,朝廷也是這樣,最早做了先鋒的也是個妹子。當然,她也是被迫的。
唐眉篇:
唐眉的名氣地位是打出來的。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