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人,辦事也是很不利索。自葉廣學母親的壽宴過去這麼久,她才邀杜氏一聚,可見是個顧慮多多的人。
而賢妃,則是因為外甥女兒長陽公主之事,想考查一下鄭家。鄭琬尚主之事只是在醞釀之中,賢妃也只是微知其意而已,並不好明說。(人)
賢妃姐妹心裡很不願意,她們出身不錯,沈氏與傅氏情形差不多,也是全國第二等的世家出身,女兒即使不嫁到世家,嫁到勳貴家裡也勉強能夠接受了。嫁到鄭家,這又算什麼?即使知道鄭靖業是首相,在這個時刻他的偏向對於皇子們很重要,沈妃姐妹還是猶豫,尤其是沈婕妤,不想誤了女兒一生。兩人更想讓長陽公主下嫁到先帝皇后的孃家李家去,李家是世家,勢力也不小,家教也好,與沈家還有一點親戚關係。
皇帝十分不好意思,感念鄭靖業勞苦功高,為他背了不少黑鍋,也想給鄭家一份尊榮。鄭琬這小子,性子紈絝了一點兒,架不住相貌好,皇帝一看就十分中意。
賢妃姐妹只能認了,鄭家奸滑似鬼,抓不到什麼足以讓皇帝息了嫁女心思的事兒。沒把握何苦去惹這個人呢?但是敲打一番還是需要的。問題是,怎麼敲打?冷嘲熱諷肯定不行,杜氏又不是傻子。只好時不時請人過來說話,言語中展現一下自家修養一類。
第四十三章 薨了!
杜氏正對苗妃有意見,也對賢妃虛以委蛇。幾個皇子,支援誰好呢?不如袖手旁觀。
女人間就這麼僵持住了。
皇帝卻是個痛快人,把女兒們一比較,決定把長陽公主嫁給鄭家當兒媳婦,另外兩個女兒也想到了歸宿,決定跟未來親家們通個氣。挑了個好天氣,早朝散後,皇帝讓鄭靖業留了下來。
小凳子一坐,小茶杯一端,皇帝先寒暄幾句:“卿近來辛苦。”
鄭靖業謙虛地道:“眼下事並不太忙,臣只是盡本份而已。”
皇帝感嘆:“能盡本份就很好,若朝中諸公皆能盡本份,朕復有何憂?”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皇帝充分表揚了鄭靖業的敬業精神,然後表示要給鄭靖業獎勵:“我見過卿家五郎,一表人材,堪為……”駙馬。
一個小內官慌慌張張地跑了來,帽子都跑掉了,一手按著頭頂,口裡還喊著:“我要見聖人。”
皇帝的話被打斷,十分不爽,懷恩急忙走出去喝道:“御前失儀,成何體統?”走近了一看,嚇了一跳,“哭的什麼?”
小內官哪裡還顧得體統?撲上來抱著懷恩的胳膊,一把鼻涕一把淚:“端平公主、長陽公主……薨了!”
懷恩:“……”
皇帝:“……”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鄭靖業:“……”好險!
兩位公主打獵騎馬摔死了,真是……真是不知道讓人說什麼好了。鄭琰從來不知道,女人也有這種死法。
還是因為下嫁的事兒,三位公主年紀差不多,都到了這個時候兒,也沒什麼好害羞的。各憑本事聽到了一些風聲,這三個還真都是不太想嫁到鄭家來的。皇帝想結親,兩頭都不願意,這才是事件的真相。
於鄭家來說,公主是個麻煩。於公主來說,鄭家也是麻煩。根基不穩,還得罪太子,沒有舅家、沒有兄弟可作依靠的公主,誰想嫁過去?長陽公主倒是有舅家可依,那就更不用嫁到鄭家受夾板氣了。
公主心情不爽,相約跑馬,正好,皇帝第五女榮安公主也來了,她已出嫁,孩子都有了兩個,卻不受拘束。長陽公主正好跟姐姐出來散心,再邀上端平公主等幾個姐妹,天氣正好,打獵去了。
沒想到一時失手,出了個事故,端平公主的馬真正的馬失前蹄,把端平公主給甩了出去,砸到了長陽公主的馬腿,長陽公主的馬也跌倒了,兩位公主雙雙跌斷了脖子。
公主都死了倆,還有什麼心情提婚事?鄭靖業作為一個丞相,非常稱職地提醒皇帝:“這些馬都是受過訓的,縱使拿著鑼鼓在旁邊敲也能安之若素怎麼會驚著了?”
皇帝女兒太多,關心不過來,有些公主可能一輩子見不著皇帝多少面兒——皇帝忙啊!論起父女之情,實也沒有太多。然而女兒死了,當爹的還是要關心的,尤其是這死亡方法可能有貓膩。
皇帝責成有關部門去調查,太僕寺是專門養馬的,不幸要被調查,還要派員與內廷聯合辦公。鄭瑞這小子品級也不夠年齡也不夠,太僕寺卿這個老滑頭還是把他踢進了專案組。
鄭瑞也很痛快地向他爹報告:“端平公主的香粉太濃了,引了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