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情況下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從古至今,不論皇位爭奪的真實情況包含了多少血腥和齷齪,但是對皇帝本人來說,挑選繼承人時還是會看重品行的。

只憑這兩點,夏侯暘就已經完敗,出身不好,品行有失,元衡帝除非突然發瘋了,不然怎麼可能在還有兩個“完美”兒子的情況下,選擇他成為繼承人呢。

因為看得清楚透徹,懷王從來沒擔心過晉京的局勢,更沒擔心過自己的處境。

可是,昨晚燕馳飛對他說“小心”。

他們相識相交二十年,不說心有靈犀,也是默契非常。

這一句小心是讓他小心什麼,不必多說,懷王也聽得明白。

因為沒有奪位之心,懷王府中雖然有些文人謀士,卻一直懂得避忌,不曾與勳貴大臣們過多結交。

他與燕馳飛的情誼也是以十年同窗為基礎,雖然不時相約,但話題不是風花雪月,就是泛泛的朝中之事,真正敏感的話題從不曾涉及。

所以,燕馳飛主動提醒他,是冒了風險的。

懷王其實很感動。

可是,他為什麼要小心呢?

如果說夏侯暘有爭奪帝位的心,首先要對付的也應該是太子,而不是他這個閒王。

再說,就算夏侯暘真的有爭奪帝位的心,也要看看他有沒有這個能力。真要爭鬥起來,夏侯暘至少得有自己的計劃打算,有與他出謀劃策的幕僚。

據懷王所知,夏侯暘年紀只比自己小了不到一歲。這個異母弟弟到底有多少才學他並不清楚,畢竟夏侯暘不曾在太學與他一同讀書。父皇對小南宮那邊照顧周到,肯定會為夏侯暘請先生教導讀書。至於究竟學進去多少,懷王不知道。

他只知道不論是皇家還是宗室,亦或是勳貴官宦人家,都有一個不成為的規矩。如果不走科舉路,一般在十五六歲時,男孩子們就要開始自己掙功名。

皇子和宗室子弟當然不可能考科舉,大多由元衡帝欽點了去做些差事,因為他們都是從小在太學讀書,所以元衡帝也大致瞭解每人的情況,誰聰明,誰愚笨,誰能幹,誰混事,依照資質分別安排。當然,讀書與辦差事又是兩回事,所以還會根據每次辦差事的成績,來為下一次差事做調正。總之,不管是職位、品階還是部門,都在不斷變化。

勳貴官宦人家的孩子又有不同,他們之中足夠出色的也能以伴讀的身份進入太學,但一般不會得到皇帝欽點指派差事,反而要自己去考,譬如考科舉、考侍衛、投軍,總之要有一個固定的發展方向。

夏侯暘是皇子,雖然是個一直不曾公開的,但也還是皇子,當然不可能考科舉,所以也只能走皇帝指派差事的路子。

過去那些年,父皇不曾為夏侯暘指派過任何差事,究其原因,未必是夏侯暘無能無知,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出身的關係。不能被公開承認,沒有名正言順的身份,自然也不能名正言順的去辦差事。如此,他在朝堂中自然沒有任何威信與人脈。

至於幕僚,那些文士投靠主人,除了混口飯吃,更多的還是為了有一展才華的機會。不能跟著皇子,還有宗室王爺,有宰相,有將軍……就算最最不濟的,投入某處縣衙當師爺,也能盼著知縣升知州,知州升知府,好歹是個目標明確的未來。跟著一個不被承認的皇子,連主子自己都不知道未來在哪裡,下面的人又怎麼可能歸心?

如今夏侯暘倒是有了王爺的身份,可是招攬幕僚,哪是十天半個月能夠做成的。

尤其夏侯暘在朝中沒有任何聲威,懷王根本不認為有人會投入他門下——無論從哪方面看他都不是一個可以當人賭上從龍之功的皇子。

就算夏侯暘用最簡單粗暴的法子,將能與他爭鬥的太子和懷王都殺死,也得有人肯為他做這種事。有這樣本領與膽量的心腹之人,也不是說找就找得到的。

夏侯暘那邊根本不成威脅,懷王又認為與太子之間不會存在這種問題,自然絲毫不會擔心自己可能遇到危險。

所以,他又難免覺得燕馳飛多慮了。

不過,誰是好心,誰是歹意,懷王總是能分得清楚。

燕馳飛從來光明磊落,並不是趨炎附勢、挑撥離間的小人。會出口提醒是真的關心他,也是在皇帝病重又生命危機是正常的態度。

一直平穩行駛中的馬車忽然顛簸了一下,懷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一瞬間被拋高,甚至離開了窄榻,然後又重重地落回去。

這榻……怎麼與記憶中的不同,有些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