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至於花蓮,多半是大戶人家後花園的荷花池裡種來觀賞的,中看不中用的東西,鄉下人是沒有閒情去種的。

當地的孩子從會行路起,就對荷花的種類分得一清二楚,哪些荷花摘得,哪些摘不得,都心裡有數。顏先生入鄉隨俗,也知道這荷花的分類,故而對學生們的這種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樂陶陶地享受孩子們的心意以及這夏日的清香。

漪水是平縣境內最大的河流,自西往東從蓉鄉境內的玉屏山腳下流過,因為玉屏山東面地勢低緩,水流在此迴旋低迴,徘徊不前,竟形成一個不小的湖泊灣,灣中荷花尤其是白蓮長得極盛,故得名玉荷灣。玉荷灣中種的均是籽蓮,故欲看“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採蓮盛景,還該去此處。

對蓉鄉的孩子來說,每年夏天,玉荷灣是消暑遊戲的好去處。劃一艘小船,蕩入荷葉中,摘一片斗大的荷葉頂在頭上,便銷匿了蹤跡。

頭頂是荷葉,將日光蔽去,腳下是脈脈的清涼流水,人在舟中,暑汗全消,通體舒泰。隨手揪一個蓮蓬,一邊剝著蓮子,一邊蕩著小船,聽著採蓮女唱的採蓮小調,水性好的翻身下船,還能從水裡摸上一尾鮮活的鯉魚來,那滋味真是愜意無比。

吳楊兩村更是得了地利之便,就在玉荷灣的最南面。站在村子北面極目騁望,一片碧波盪漾,南風吹過,荷葉齊刷刷往北傾伏,掀起一道銀白的波痕,白蓮朵朵,像跳躍的仙女。景色極為優美。

端午這日,私塾放假,因為今年的龍舟競賽不在本地舉行,大家也就沒去看龍舟,紛紛約了去玉荷灣玩耍。頭一天夜裡下了一場小雨,第二天是個大晴天,所以出遊計劃完全不受影響。一行人帶著粽子和雞蛋,早早就到了灣邊。還不到採蓮的季節,那些採蓮的小船都擱淺在水岸邊。

涼風習習,柳條隨風輕拂,清香瀰漫,荷葉上還殘留著昨夜雨後的水珠,在葉面上滾來滾去,像晶瑩剔透的珍珠。遠處的水面上氤氳著淡青色的水霧,碧綠的葉面間點綴著繁星一般的蓮花,全開的、半開的、打著骨朵兒的,如明珠點綴,又如繁星點點。

大家鬥了一會兒蛋,吃了雞蛋和粽子,三三兩兩都爬上了船,盪開木漿,往灣中駛去。顏寧從未劃過小船,便與楊沐同坐一條船。

“楊沐,我們坐一條船。”吳嚴也爬上船來。

還沒來得及上船的三寶和大新望著吳嚴的背影乾瞪眼,這個吳嚴動作未免也太快了。沒辦法,他倆只好上了另一條船,蓮舟都小,上了五個人,就難以轉身了。

楊沐坐在中間,划著木漿,小船向荷葉中心駛去。顏寧頭一次來玉荷灣,高興得像只小猴子,一會兒叫“哇,這片荷葉真大”,一會兒又叫“哇,這朵荷花真漂亮”,然後又想起自己學過的一些採蓮的詩句,便站在船頭背誦“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楊沐聽了,覺得怪好玩,原來採蓮也有詩啊,便讓顏寧教他。

吳嚴坐在船尾,他對背詩沒有興趣,他見楊沐將船蕩得輕輕巧巧,便說:“楊沐,我來劃吧。”

“你會嗎?”楊沐懷疑地看了他一眼。

“我會的,會的。”吳嚴滿口應著。

楊沐把槳遞給他,然後小心地跟他換了位置,他倒不怕吳嚴將船劃翻了,這樣的小船,不會劃的話,只會在原地打轉兒,不至於翻船。吳嚴接了槳,像模像樣地劃了幾下,奇怪的是船不往前走,而是在原地打轉兒。

三寶和大新的船就跟在他們的船後頭,看得哈哈大笑。顏寧也被晃得頭暈,坐下來抓住船舷:“你到底會不會啊?”

吳嚴有些羞惱,只好停了槳。楊沐便止了笑,示範給他看,一邊跟他說:“你該這樣劃,這麼用力,力量不需大,但是有巧勁兒。”

吳嚴試了幾下,果然得了要領,居然真將船又搖搖晃晃地往前推動了。小船兒分花拂葉,漸漸地到了荷葉中。吳嚴頗得意,一個勁地大笑:“我也會划船了。”

顏寧說:“讓我來試試吧,我也學學。”

吳嚴將槳遞給顏寧,然後也像模像樣地當起老師來。顏寧極聰明,早就看出划水的訣竅了,槳一到手,便穩穩當當地將小船推動起來。

吳嚴驚得嘴巴都張圓了:“顏寧你會劃啊?是不是劃過?”

顏寧得意一笑:“沒啊,原來划船這麼簡單啊,根本不需要學。”

楊沐在船尾汗顏,這個顏寧,以為誰都跟他一樣聰明呢。

此時太陽已經升得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