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米鋪、雜貨鋪、酒樓、綢緞鋪各一間,菁州也有一間鋪子,涉獵範圍不可謂不廣。
楊沐有些奇怪,吳家家大業大,怎會守在吳村不進城。後來聽人說,吳家原來並沒有如此富有,是修了現在的吳家大院之後才發達起來的,吳員外迷信算命先生的話,一定要守住這所旺宅,家業才能長久昌盛發達,所以一直留在吳村沒有搬出去。
楊沐母子所在的鋪子,是吳家最早開在平城的吳記藕粉鋪,說是藕粉鋪子,也賣蓮子,鮮藕上市的時節也賣鮮藕,不僅零售,也做批發。楊沐要負責的賬務卻遠不止這些,平城的六家鋪子的賬目都是他的管理範疇。楊沐聽見艾老先生跟他交待這些的時候,嘴巴都張圓了,不是他沒見識,而是驚訝吳員外如此信任他,這麼多的賬務竟然交給他一個剛出茅廬乳臭未乾的小子來管理,實在是讓他覺得肩上的擔子沉重。
第二十三章 平城生活
倒是艾老先生很看好楊沐,雖然他從未接觸過賬務,但是勝在聰明,一點就透,還能舉一反三,還有什麼比一個聰明好學的學生更讓先生高興的呢。楊沐的謙遜、禮貌、勤奮、孝順、善良、正直,都讓艾老先生讚不絕口,做賬房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人品啊。一個誠實可靠的賬房可是東家千金難求的,從這點上看,吳員外極會識人用人。
艾老先生對楊沐是傾囊相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僅教他如何管理賬目,還教他種種商鋪經營管理的技巧。吳員外也擔心楊沐年少,恐不能服眾,所以特意從吳村趕過來,將他引見給各個鋪子的掌櫃及賬房,在極短的時間內,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新來的小楊先生是倍受東家和艾先生推崇的。
楊沐初入社會,沒有任何經驗,一切都是懵懵懂懂,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負擔重,所以懷著感激的心理,加倍努力地適應新環境、新身份,他將照顧母親之外的精力全撲在了鋪子上。艾先生對他說過,一個好的賬房,不僅要熟知手頭的各類賬目,還要熟知鋪子裡經營的各種貨物的特點,包括用途、質量、品級等的區別,也要知道各種日常開銷的花費水平,比如吃飯、僱車船、住客棧、請人工等的花費,知道每一筆賬進出的由來,這樣才好對東家有交代。
楊沐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覺得一切慢慢就緒,應對起來不那麼吃力。只是每天對著母親時,會覺得愧疚,母親為了不麻煩他,很少喝水,儘量減少便溺的次數,楊沐看著母親乾裂得起皮的唇,心裡很難受。他擔心母親在後頭叫他沒聽見,便在賬房裡裝了一個鈴鐺,將鈴鐺的另一頭按在母親的床頭,一有什麼需要就拉繩子,但是鈴鐺響起的次數也很少。
楊沐急得嘴角起泡,母親還在病中,總不能因為這些起居問題使母親病情更加惡化。艾先生同情這個孝順的少年,便將賬房隔壁自己的休息間騰出來,白天楊母就在那間房子裡活動,楊沐只需要一抬腳就能照顧到母親,這樣便解決了母子的難題,令他們母子倆感激不盡。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楊沐一路走來,命運雖然待他總是不公,但他卻遇到了許多善意幫助他的人,他無以為報,只好盡心盡力照顧母親、竭盡全力地做事、踏踏實實地做人。這些經歷,使他在短短半年時間裡便迅速成長起來,這個時候的楊沐,再也不是那個對著病倒的母親束手無策的孩子了,而成了一個有擔當有魄力的青年。
楊沐每日忙碌,鮮少有空去翻看那些經史子集,每次接到顏寧的信箋時,就會生出一些感慨,那些立志求仕的讀書歲月恍若隔世,心中難免有些苦澀。但是一看到母親,那些念頭都拋到腦後去了,因為收入穩定,母親的湯劑穩定,加上楊沐每日給母親推拿三次,楊母的病情有些微好轉,腿腳竟隱隱有了痛癢的感覺,這對忙碌的楊沐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回報。
這一日天氣晴好,楊沐將母親推到院子裡的桂花樹下乘涼。楊母手裡繡著一條絹帕,縣城人生活更講究些,繡莊對繡品的需求量極大,楊母倒是不愁從接不到活做,只是楊沐不讓母親那麼辛苦,只是接一點活計打發時間而已。楊沐坐在樹蔭裡看書,是一本從書肆裡買來的《太平御覽》,他如今得了閒暇,便看一看風物誌之類書,瞭解各地的風物人情,這些書原本顏寧愛看,如今楊沐不以舉業為重心,倒是有時間看這些“閒書”了。若是顏寧看了,定會取笑自己吧。
想到顏寧,楊沐將目光從書中收回來,這幾日應是院試的試期呢。心裡有些牽掛,儘管知道顏寧才思敏捷,但是考場瞬息萬變,哪有百分百的把握呢,同時又十分期待,顏寧在信中說了,院試結束之後要來平城看看,體驗一下小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