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胤聞報,急召眾大臣商議。趙普道:“國家新建,反賊必料我未能輕易出征。所以應迅速派兵,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掩殺,敵必然不備,可一戰而勝。”
匡胤很以為然。即派石守信為前部元帥,高懷德為副元帥,即日領兵平叛。
這時,高懷德與公主燕爾新婚,還不到二十天,忽聞聖旨宣召,慌忙入朝,只見石守信已等候在那裡。匡胤便向他們二人分付機宜,限今日點齊兵馬五萬,明日五鼓集中出發平叛。
於是高懷德會同石守信,即到軍營點兵選將,直忙到夜色昏黑,高懷德才回府。
公主接著,聞聽又要出征,不由化色滿面,因為近十餘年來,戰事不斷,將軍出征,往往有數年不歸的。
高懷德見狀,不由哈哈大笑,說道:“李筠不過是跳樑小醜,成不了氣候,至於北漢彈丸之地,早已兵力衰竭。此次出征必然如摧枯拉朽,用不了一二個月,必奏凱歌,公主勿憂。”
公主聽後,才略略放心。當夜置酒為懷德餞行,夫妻共飲。次日五更,懷德便趕赴校場與石守信會合,點名檢驗馬步各軍已畢,便揮動大兵,直奔潞州大路而來。
匡胤在他們走後,又下旨令駐守澶州的殿前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和彰德軍留後王全斌率本部兵馬,從東路進擊,配合石守信,高懷德殲敵。
且說那石守信和高懷德,遵照太祖指示,日夜兼程,出了太行天井關,前邊便是高平大戰之處。石守信和高懷德舊地重遊,不由感慨萬端。
石守通道:“此處再往北走,就是長平關了。地形險惡。如李筠據關堅守,倒恐怕不容攻取。”
正說著,只見探馬來報,前邊不足十里,地名大會寨,有潞州兵駐守。石守信聽了,便傳令安營。
那大會寨上的潞州兵,共駐有五千人,卻是由李筠親自統領,他吹下大話,自以為是後周老將,禁衛諸軍將領,都是他的部下,一見到他,就會倒戈歸順,所以便自領兵馬開路。
這日他聽到宋兵來到,便被掛提刀上馬,領一彪兵馬出來搦戰。只見宋營中一聲炮響,石守信、高懷德二將齊出。
李筠遠遠望見,勒馬高叫道:“石、高兩位將軍,你們為什麼要甘心附逆,難道忘記世宗厚恩了嗎?現在本帥仗義起兵,天下響應,望二位將軍快快猛醒,隨本帥倒戈殺返汴京,立不世之功。”
石守信罵道:“無知匹夫,你怎能事唐、亞二朝,反反覆覆賣主求榮,卻在這裡談什麼仗義,無恥之尤。眼下大宋受禪,奉天承運,你卻逆天行事,興兵作亂。快快下馬受縛,本將軍饒你一死,否則必定自取滅亡,悔之晚矣。”
李筠大怒,揮刀直取石守信,石守信挺槍急架,二人殺在一處。二人相鬥百十餘合,不分勝敗,正殺得紛紛難解,忽然,李筠後隊兵馬大亂,一隊宋軍,從背後殺來。正是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一杆金背大刀,神山鬼沒,另一員戰將白袍銀甲,舞動銀槍,如片片黎花,正是趙匡胤的老相識董遵海,這次作為慕容延釗的副將一同出征。潞州兵遇著便死,碰著就亡,登時大亂。李筠吃了一驚,不敢戀戰,虛晃一刀,拍馬退走。那大會寨依山而立,道路窄狹,潞州兵爭著逃命入寨,竟擁擠得路為之塞。李筠退不得,只好帶了一部分殘兵,繞道退往長平關去了。
宋軍乘機奪取了大會寨。石守信、高懷德,嚮慕容延釗致謝。
慕容延釗道:“我與彰德軍留後王全斌將軍一同接到詔書,由東路出發,從北面包抄澤州,今日我起到此處,正遇交方交戰。王全斌則走的另一條路線,現在想來已該進兵到澤州了。二位將軍可派人出去聯絡。合兵一處,便於行動。”
石守通道:“李筠退守長平關。應當先攻破此關,消滅李筠主力,然後再去取澤州才是。”
慕容延釗、高懷德都同意,當下便寫下捷報,派信使飛馬回汴京報捷。一方面整頓軍馬,攻打長平關。
………………………………………………
第38章親征平潞州
趙匡胤御駕親征到潞州平叛,擒獲北漢宰相衛融。匡胤尊敬他堅貞不屈,要送他回國。可是北漢主劉鈞卻不想要。區胤對衛融說:“這樣的昏君,你還效忠他幹什麼!”
宋太祖趙匡胤在東京汴州,接到石守信、高懷德、慕容延釗三人聯名奏報來的捷報,說是於長平之南大敗李筠,殲敵三千餘,奪取了大會寨,李筠率殘部退守長平關。匡胤看了捷報,心中喜歡。
誰知又停了幾日,戰報陸續到來,卻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