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惠因張藏英一直沒有進攻之意,毫無戒備之心,想急於結束戰鬥,他偷個空檔,用盡全力,狠命一刀,凌空蓋頂劈將下來。
屈突惠以為這一刀必然奏效,哪料張藏英並未躲閃,反將馬向屈突惠身邊一靠,將槍桿豎著、槍尖朝天,迎將上去,那刀柄順著槍桿下滑到槍桿一半,張藏英猛一壓槍桿,藉著屈突惠那吃奶的下劈之力,一下把刀打落地下,屈突惠感到不妙,“哎呀”之聲還未喊出,早被張藏英伸出左手,抓住他的脖領,仍然是順著他用力的方向,只輕輕一帶,“咕咚!”一聲,屈突惠已經頭朝地、腳朝天被摔落馬下。周兵一擁而上,把屈突惠反背雙剪之後,拎了起來。
俘了屈突惠,張藏英把槍一揮,周兵掩殺過來。
失去了主將的北兵,成了烏合之眾,像無頭的蒼蠅,狼奔豕突,潰不成軍。
正在莊裡苦守的韓通,張光翰,聽得外邊喊殺之聲,從樓窗上下望,看到北兵亂成一團,知道救兵到了,當即率眾從莊內衝出,北兵少數逃竄,大部投降。周兵大獲全勝。
原來,逃散的民工,跑回冀州之後,訊息傳到張藏英處。張藏英率了新召募的一千多壯勇,星夜趕來。李晏日本是冀州的渡口,在冀州城北三十里外,張藏英乘其不備,在黎明時分,反突襲成功。
韓通、張光翰拜謝張藏英相救之力。張藏英哈哈一笑,說道:
“我輩共赴皇命,何謝之有!遼兵有來無回,二位放心築城,我派兵丁聯網嚴防,諒他們不敢再來生事了!”
果然,屈突惠全軍覆沒、遼穆宗知大周厲害,從此再不敢侵擾。李晏口城防建成後,遼國更加無望了。自此,河北冀州至青州一帶的河南,居民安居樂業,齊口稱頌。
世宗接表,知張藏英建立大功,厚加爵賞,並下詔:援韓通、張光翰為節度使之職,領兵鎮守李晏口,北方邊境自此綏靖。
由張藏英戍邊策收到的成效,世宗深感開發群臣智慧的重要。於是,在顯德二年春,他下詔求諫,其詔書的內容,大意是:
朕對於諸卿大夫之才不能盡知,面不能盡識;如果不聽其言而觀其行,審其意而察其忠,則怎麼可以知道諸卿器略之深淺,任用之是否得當?不把此話講清楚罪責在朕;若求之而不講,責任在誰呢?……吳、蜀、幽、並各州還沒收復,天下還不統一,朕常為此寢食難安,茲令各臣各寫兩篇文章,題目分別是:《為君難為臣不易論》、《開邊策》。
許多文章,世宗感到平平,只有比部郎中王樸的上策,引起他的注意,王樸的文章大意是:
中國所以失去吳、蜀、幽、並,完全由於失道。如今必須先研究失去的原因,然後可以知道收回的辦法。開始失去這些地,都是因為君暗臣邪,兵驕民團,奸黨稱霸於內、武夫橫行於外,因小致大,積重難返。如今要收復這些地方,只有反其道而行之:進入賢人而斥退不肖之徒,以可用他們之才;恩誠相待,以鞏固他們的心;有功即賞有罪即罰,以使他們盡心;防止奢華提倡節儉,以豐其財路;減少賦稅,以富民眾。等群才聚集,政事得治。財用充足;士民歸附,然後發動使用他們,事無不成,民心既歸,天意必從。
關於對失地的攻取,必先取其容易的。唐與我國邊界相接近二千里,就地勢講是容易行動的。進攻當於他們沒有準備的地方開始。他東邊準備侵他的西邊;西邊準備則侵他的東邊。他一定奔走相救,而奔走之中我即可探其虛實,然後避實擊虛,避強擊弱。無須興師動眾,只宜輕兵相擾。南人怯怯,有小變故,必傾師相救,大軍多次運動,必定民疲財竭,他如不全力以赴,則我可以乘虛取之。如此,則江北諸州將全會歸我所有。得了江北,則可以用他的民眾,行我的辦法,以此而行,則江南也容易到手。由江南而發展到嶺南,則巴蜀之地可以一紙檄文而收。南方既定,則燕地也將望風歸順,若不歸順,揮師而進,可席捲而平。只有河東這必死的草寇,不能用恩信誘他,當用強兵制之。他們自高平一敗,力竭氣喪,不大可能成為邊患,因而可不急於圖地。等天下平定,然後找機會,一舉可摘。如今我士卒精練,軍備充足,法度嚴密,諸將效力,一年之後就可出兵,最好於夏秋就開始積極準備。
王樸的上策,鞭闢入埋,分析透徹,絲絲入扣,條理井然,神峻氣勁,意高志遠,一條一款都符合世宗的心意,因而更獲得了世宗的器重。不久,就任王樸為左諫議大夫,同時併兼知開封府。
分久必合,這是一種歷史趨向。柴榮下詔求陳,下詔進策,治政嚴軍,都是出於要統一天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