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孩子對父母的誤解、憤恨,導致親子關係的破裂。所以父母在獎勵孩子的優點時,語氣應該肯定,不要將責備與嘉許混淆不清。
此外獎懲也必須是公平而適度的。對於同樣一件事,對某個孩子加以獎勵,卻對另一個孩子不聞不問,若這種作法又是很明顯時,容易對未受獎勵的孩子造成傷害。一般父母較注意對孩子的懲罰是否公平,卻往往忽視了獎勵的存在性,這對於該受獎勵而未受獎勵的孩子而言,等於是另一種“懲罰”。有些父母會視孩子的資質天賦。個別差異做不同程度的獎勵,但是表達技巧的不當,有時也會引起孩子“偏心”、“不公平”的想法,所以在獎懲孩子時,父母應特別注意公平性與表達技巧。
●不當的懲罰造成孩子的反應
獎懲具有兩種目的,一是為了禁止某種行為,二是為了誘匯出所期望的行為。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時,第一個反應便是以懲罰禁止這種不良行為的再發生,卻很少深思如何引導孩子實踐良好行為。若是父母的懲罰只能達到第一種目的時,常會使孩子形成下列各種反應::
①碰到懲罰就反抗——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較容易引起這種反應,有些孩子甚至會輔以反抗的情緒,將怒氣發洩在其他人身上。
②碰到懲罰就逃避——通常弱小、畏縮的孩子常會有這種反應,並且藉由哭泣、自我封閉的方式來發洩。
③碰到懲罰就說謊——這種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較無侮意。但為了避免受罰,常以說謊來掩飾行為。
④碰到懲罰就自我防衛——自我防衛就是在自己心中築起一道無形的牆,用來保護自己。孩子會有這種反應,主要是為了防範懲罰所帶來的壓力。
以上這些反應,都是因為懲罰方法拙劣而引起的。希望父母在發現孩子有這些反應時,應善加檢討反省。
●多深思、多檢討
這是一份反省表,雖然問題看起來很尋常,但是父母們若能仔細檢討與反省,相信對於獎懲的方法,較能靈活運用。
·今天誇獎了某個孩子嗎?
·為什麼誇獎他?
·今天捱罵的孩子是誰?
·為什麼罵他?
·受誇獎的孩子有什麼反應?
·對其他的孩子有什麼影響?
·捱罵的孩子有什麼反應?
·其他的孩子又有什麼反應?
·在誇獎孩子時,自己有什麼感覺?
·在責備孩子時,又有什麼感覺?
獎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正面而積極的獎勵常可帶給孩子意想不到的衝力,引導孩子發揮最大的功效。不過,獎勵也必須順應孩子的成長變化而有所改變,換句話說,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就要採取不一樣的獎勵方式:
●適合低年級孩子的獎勵~持續不斷的獎勵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開始上學就表示孩子已經懂事了,事實上,許多低年級的孩子,心智成長仍然停留在幼兒階段,因此對於年齡小的孩子,獎勵的次數要多,而且要將鼓勵的原因和具體的行為告訴他們。例如當你發現孩子今天表現得不錯時,不能只是說“嗯,你今天表現得不錯”“很好”,而是要清楚地告訴他“你今天沒有和哥哥搶東西,又能自動把玩具收好,媽媽很高興!”或是告訴他“你今天沒有把衣服弄髒,而且又很快把習題寫完,很好哦!”這種清楚而具體的獎勵方式,才能使孩子瞭解什麼是良好的行為、什麼行為是父母所期望的。
此外,要特別提醒父母的是,低年級的孩子通常沒有很清楚的是非概念,他們會一再重複曾經被捱罵或被誇獎的事情,而且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好孩子、是對的。因此,父母對於孩子的良好行為,必須當場給予鼓勵,而且不斷地重複,使孩子產生“這樣做才是好孩子”的意識,進而才能漸漸地朝著這些行為去發展。
●適合中年級孩子的獎勵~製造獎勵的機會
中年級的孩子以年齡和心智發展來說,已經可以按照父母的期望或既定的目標去學習,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達到父母的理想,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漸漸被區分為“受誇獎”及“常捱罵”兩型別。對於“常捱罵”型的孩子,有不少父母會有“真叫我不知如何獎勵他”的煩惱。其實,任何一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只是父母太注意他的缺點而把優點忽視。
對於這種缺點較多的孩子,父母除了經常提醒他的優點外,還可以為他製造“獎勵的機會”,也就是除了根據事實給予鼓勵外,附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