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如說,企業的管理中會制定很多制度,以此來規範人的行為。這就筆者說的陰陽對抗制衡。

可是現在有一些管理教授,拼命地鼓吹大力設定製度,極力提倡森嚴管理。其實筆者對此並不認同。皆因太極的意義所在,企業制度的最初起源基於:人心是多向的,如果無法達成一致的理念,那麼一個團隊的運作,就會很散亂,每個人隨意按照自己的風格去做,每個人做什麼大家也可能不知道。所以為了規範這一點,企業就設定一個制度,讓理念,讓事情的進展資訊凝聚在一起,於是就有了部門會議,稽核流程等等。

這種約束既有利也有弊,利就是能起引導約束的作用,弊也就在於其“利”:約束的特性會使其運作不夠靈活。

比如說有個人走路是駝著腰的,你用一塊鋼板綁著他的腰,他走起來路就不會駝背了,可是他走不快呢!

所以小公司,特別是幾個人的公司,由於交流得比較多,分工並不是很細,這種情況下,大家更能凝聚在一起,更能取長補短,發揮各人的優勢處,這時候制度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反而會約束一個團體的發展;反之,在大公司裡,由於人比較多,分工太細,所以你會發現這裡頭制度很多,你要申請做一樣事情,可能都要好一段時間,需要經過層層的批准,效率自然會下降。一個英明的領導,必能洞悉此點!

細心的讀者你們會發現,聽筆者這麼一說,你們就明白了中層管理者在公司裡面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層管理者充當了底層與上層之間的接軌者。自上領會高層的意思,公司的目標,對下統領基層人員進行實現目標的操作,及時領悟一線實時近況……倘若中層管理者沒有辦法與上下左右很好接軌,那就相當於跑步的腿的關節處接觸不靈活,這樣你能跑多遠呢?

事物的發展變化究竟能不能最先預料到,中層管理者掌握了一手的資訊,這要看其“洞察力”究竟有沒有過關了。有一些專案失敗了,領導還不知道一個所以然,也不知道來龍去脈究竟如何,只有中層官員人員過後才懵然大悟“想不到這些事情有著這麼深遠的影響意義!”

我們再延伸來說,為什麼會有原則,為什麼會有道義,會什麼會有法規?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緊接下例)

☆衍例之現在的小孩太難教了

筆者的一位同學是當老師的,她告訴筆者,現在的小孩太難教了,你打不得他,罵不得他。這一點還不是更重要的,重要的是,現在的小孩的觀念太潮流了,太放縱了。

為什麼這樣呢?如果你聽專家說什麼缺少父母關愛,筆者只能說,這是一些十分膚淺的說法。我們上一輩,我們這一代,我們下一輩,其實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寬鬆優越,為什麼當你拿起棒來打你的小孩的時候,你的小孩能收斂一下呢?為什麼自古就告訴我們要先做人後做事呢(原則)?

這就是阻力,約束力!

你若是能自小給以一個小孩一個原則,一個制度,一個禮貌的標準……那麼這個小孩就能有規有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養。

所以,溺愛是什麼?——就是沒有限度,沒有限制地滿足對方的私慾。

有位讀者告訴筆者,她說,她有一位博士的同事,學歷雖然很高,但是小孩子很差勁,因為有一次,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小孩子用一個手指拼命地指著他爸爸的眼睛,鼻子,他爸爸竟然任由他這麼做。

從小事情裡反映出大問題,我們要知道,這是一個非常不禮貌的動作,家長竟然沒有指出來,可想而知在其他方面也是差不多,缺少獎懲原則,沒有灌輸做人做事的道理——這就是專家經常談的“父母之愛”了。

我們再配陰陽地問,什麼情況下不需要原則,不需要框架呢?

(比如說,你得到武林高手的絕學傳授,師傅會告訴你,你現在還沒能掌控,真氣還處於散亂狀態。)

——那就是我們為了達到目的,需要破除這些原則和框架帶來的阻力。

關於小孩子,筆者建議可以讓他們間接經歷一些苦難(阻力,約束力的一種)(閱讀提示:聯絡感覺的補位一文)。比如看一場苦難的電影/電視,作為過來人,筆者推薦如《阿信的故事》,《沒有家的女孩》,宮崎駿的《螢火蟲之墓》,作為家長的最好在孩子看的時候引導他們,灌輸給他們一些人生道理。

例如《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的神戶裡,父母雙亡的兄妹二人清太和節子艱難求生、相依為命、最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