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口乾舌燥,但仍然無濟於事……
孩子總難使自己滿意,不聽話,經常胡鬧,沒有一刻能安靜下來,孩子在學校裡,總是問題多多,很多時候,不願跟同學交流,上課時,又三心二意……
沒有一件事能乖乖做好,丟三拉四,電視永遠看不夠,每一刻都需要你在旁邊,自己累的半死,但沒見孩子有多大長進……
這就是流行的對孩子的溺愛行為。
現在我們逐漸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氣和能力卻越來越弱,挫折反應極為強烈,遇到一些小小的失敗,如到小小的阻力後就冷漠退讓,放棄人生追求,更有甚者還出現輕生的極端行為。
大多數教育專家還站出來一味地鼓吹不要打孩子,要尊重孩子。——可是,這種膚淺,正是引起現代年輕一代越來越不像樣的助力、推手!
我們知道,當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太極看同一件事物的時候,它的呈現是不一樣的。專家只解釋打罵孩子,孩子後來養成了自卑、膽小、孤僻、撒謊等不良的性格。但是他們並不願意去解釋,為何也有一大部分人透過自小的打罵最終能對人有禮,關愛他人,工作成才的原因。
實際上,打的本質是什麼呢?——阻力!(太極歸宗)
當小孩子做得不對的時候,大人打他,是透過暴力形成一種阻力。你怎麼打孩子,打的量是多少,在什麼條件下打,這才是最關鍵的,也是需要家長具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而現在的所謂專家就搞另外一套了,一方面可能他們並不具備這些智慧,停留在現象當中,無法適時變應,另外一方面可能為了“圖利”,故意隱瞞。因為,你要知道,“不需要動大腦的方法”是群眾很需要的,你要是讓家長真正聰明瞭,學會了“漁”的技術,他們還會買你的魚嗎?這相當切斷了自己的財路。
那怎麼判斷孩子的阻力多大呢?需要試驗,總結,留意孩子面對這些阻力時候的反應。(請參看本書中提到的底線一文。)
這種打孩子的方法跟專家經常提的挫折教育是一樣的!(太極分解出來,都是阻力)挫折教育是怎麼說的呢?
它說,“孩子遲早都是要面對社會競爭的,所以要讓孩子擁有堅強的心靈能夠抵禦任何挫折的襲擊。什麼是挫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挫折是指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障礙或干擾使其目的不能實現、需求慾望不能滿足時的消極心理狀態。進行克服個體需求未滿足時消極的心理的教育,被稱為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在於提高孩子克服困難的決心、信心、恆心,增強孩子對挫折的承受力、應變力、克服力,培養其完善人格。”
但是如果挫折遠遠超於孩子的承受力(底線),那麼他就跨了。這時候你說要培養孩子的決心、信心、恆心、承受力、應變力、克服力,簡直就是扯談!
通常專家非常熱衷於站出來開設培訓班(有利益)或者開設演講課程去教育家長們怎麼去掌握這個挫折度。
可是,打,同樣是有一個度呀!
我們說,彈簧壓得越緊,反彈可能越加強勁!你壓了,你才去考慮要用多大的力去壓吧。有些家長他們完全沒有這些觀念,並且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為孩子提供“舒適”,“無壓力”,“健康”的成長環境。筆者接觸過幾個小孩子,深深感觸於他們的“早熟”:動不動就生脾氣,或者直接來個要生要死……
至此,筆者不再糾纏於此點,也不再衍生下去了,範圍之廣,牽涉面之大,很多人心裡都明白,全說破了將會動了不少人不少階層的乳酪!
負面的東西是很重要,在正負面的相互結合下,我們可以進一步進行陰陽配,便能找到太極所在,能夠補充,還原實際的情況的最本原。
如果一個媒體,沒有去披露負面的,人們只知道這個世界的美好,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極容易被煽動的,只有當你同時知道了正面和負面,你才會對這個生活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你不是最悲哀的,還有人處在更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不要抱怨,要珍惜生活;生活並不是單純的,還有很多卑劣的事件,你瞭解了,你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負不負面本身並不重要,如果你活在一個世外桃源,你何必摻合糾纏其中呢?但是關鍵是,你在這個社會里面,過河哪有不溼腳的?你總是或者總得有一天要面對這些負面的事情!
☆衍例之什麼情況下,人不會盲信
(收集不到)
☆衍例之問得準不準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