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革命論》,錢玄同的《寄陳獨秀》的公開信,劉半農的《我之文學改良觀》,新文學派導演的雙簧信事件——《王敬軒君來信》及《復王敬軒書》,等等,都是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的。魯迅在“五四”時期的主要著作(包括小說和雜文),絕大多數是在《新青年》上發表的。他的《狂人日記》是《新青年》雜誌發表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他的卓越的雜文《我之節烈觀》和《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以及他的許多隨感錄,都是徹底反封建的檄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惡,也是在《新青年》上發表的。
“五四”時期最響亮的口號“德賽二先生”,最早從《新青年》雜誌提出,陳獨秀執筆的《本志罪案之答辯書》,可以代表這個雜誌堅決擁護民主與科學,徹底反對封建主義的堅韌不拔的態度:“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壓,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新潮》是由一些年輕人在1918年的冬天創辦的,他們當時都是北京大學的學生。指導他們辦刊的,是他們的教授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所以這個刊物在當時,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新青年》與另一本由陳獨秀、李大釗合編的刊物——《每週評論》的積極支持者。《新潮》在自己的《發刊旨趣書》中表示:要“去遺傳的科舉思想,進於現世的科學思想;去主觀的武斷思想,進於客觀的懷疑思想;為未來社會之人,不為現在社會之人;造成戰勝社會之人格,不為社會所戰勝之人格。”他們反對封建禮教,主張倫理革命,認為封建倫理道德只不過是封建君主為了愚弄民眾而製造出來的玩藝兒。他們提倡個性解放,提倡婚姻自由與男女平等,因而在青年男女中擁有廣大的讀者。在文學方面,他們擁護文學革命的主張,尤其是響應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學》的口號。周作人本人曾短期出任過《新潮》的主編,所以《新潮》主張,要用“人化的文學”來代替腐朽計程車大夫文學。基於這樣的看法,他們對歐洲的進步文化非常推崇。辦刊的年輕人中不乏創作家和翻譯家,所以,他們在刊登新創作的同時,也大量地翻譯介紹了歐美的哲學、歷史、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學方面的著作。為了更集中地介紹歐美文化,他們甚至專闢一期,出版了《世界名著介紹特號》。
《改造》是1920年9月由《解放與改造》改組而成的雜誌。剛從歐洲回來的梁啟超與蔣百里,成了它的編輯和主要撰稿人。梁啟超在《發刊詞》中提出了這個刊物的方針,首先是要實行“思想革命”,因為“不良制度”是由“不良思想”維持的,只有實行了思想革命,才能做到“顛覆制度”。其次,他還提出了要確保個性的自由,“確信謀人類之福利當由群性與個性互相助長,務使群效能保持平等,務使個效能確得自由,務使群性與個性之交融能啟發向上”。第三,他反對“思想統一”,主張對於世界上有力的學說,都採取“無限制輸入主義”,允許國人做出自己的選擇。這個主張,是與他的第一點主張互為補充的。但同時,他又反對“淺薄籠統的文化輸入”,而提倡“忠實深刻的研究”。第四,與他本人的有些觀點互相矛盾的是,他一方面主張顛覆制度,主張無限制的輸入主義,一方面又同時主張整頓和發揚中國的固有文明。這個刊物既介紹過列寧的著作和十月革命後蘇聯頒佈的一些法律條文,又介紹過德國式的社會主義革命;既介紹過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狀況,又介紹過羅泰等歐美哲學家的學說。尤其是因為梁啟超本人並不只是一位單純的學者,所以,《改造》還出版了許多研究中國問題的特輯,如《廢兵問題研究》、《自治問題研究》、《聯邦研究》、《社會主義研究》、《教育問題研究》、《軍事問題研究》、《制定省憲問題》,等等。
冰心自己說過:“放園表兄覺得我還能寫,便不斷的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十幾種新出的雜誌給我看。這時我看課外書的興味,又突然濃厚起來。我從書報上,知道了杜威和羅素,也知道了托爾斯泰和泰戈爾。”①
冰心是一位很有福氣的女孩子,在她剛剛提筆寫作的時候,就得到了一個又是親戚又是內行的劉放園先生的鼓勵和幫助。不僅如此,她同時還得到了自己的雙親的支援和幫助。後來,當冰心寫作問題小說與散文詩的時候,她的父親和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