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網路泡沫集中營北京的林毅強自然比我多了許多新鮮的看法和想法。在一次書信交流中我和他提及了我的kaoyan,並說了我打算把kaoyan商業化的想法。後來小強和我說正是這封信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不久之後開始幫我維護kaoyan。我覺得他正好彌補了kaoyan由於我放棄考研而帶來的諸多不足。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我的這一看法。可以說,林毅強是kaoyan的商業化道路上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我一直相信,kaoyan也承載著他青春時代的一個夢想。

2000年的3月,我到了一次北京。那次的北京之行,緣於一位同樣做考研網站的朋友與263線上和大學生雜誌社的一場官司—《大學生》雜誌社認為由263提供空間的他的網站上的資料侵犯了其權益,因此起訴了263,而263又申請把我的那位朋友追加為被告。當時他們邀請我和kaoyan的站長一同前往位於嘉裡中心的263線上去做一次嘉賓聊天。那次聊天讓我們三個當時國內最有影響力的考研網站的站長坐到了一起,並因此而產生了一起創業的念頭。在那個時候,對於大學生來說,挑戰杯,創業大賽,風險投資,都是炙手可熱的詞彙。我們幾個當然也不例外。在此後的將近一年的時間裡,kaoyan被打上了求索創業團隊的標籤。

2000年春天來臨的時候,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我必須找到一份工作。於是開始設計簡歷、列印簡歷、影印、裝訂,並計劃著到各個招聘會上去試試。就在這個時候,有幾個機會同時找上了我。網路中心的主任開始動員我留校,而給我提供伺服器的廈門的那家網路公司則希望我畢業後加盟他們公司並承諾給我市場總監的職位以及不低的薪金,甚至有個老師還問我是否有興趣到新加坡去。

在經歷了考研與否的選擇之後,我再次面臨就業上的選擇。

當這麼一些機會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已經失去了再去參加招聘會的興趣,因為這幾個機會都有充分的理由吸引我做出決定。這樣的決定將會是影響我一生的,只是當時並未有過多的這樣的看法。家裡的意見左右了我最後的選擇—家裡希望我的工作能離家近一些—就是這個簡單而又有些沉重的理由讓我選擇了去廈門那家公司。事實上我更感興趣的是留在網路中心,畢業後我也時常地在想,當時如果留校,又該會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景。

2000年的那個流火七月,我背起行囊,滿懷網路夢想,回到了故鄉的懷抱。很快的,我開始了一段短暫的白領生活。

其實廈門是個更適合生活的城市,但也許並不適合工作。雖然老家就在廈門的隔壁,回家只需不到1小時的車程,在生活方面幾乎跟在家裡沒有兩樣,但那幾個月我依然感受到了迷惘和失落。也許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來面對這種角色的轉換,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工作過早地結束了以至於我來不及去適應並喜歡上這個工作,那幾個月簡直可以用渾渾噩噩來形容。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那家公司在2000年的10月就宣告退出網際網路行業,因此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此結束。這段經歷說起來甚至有些不堪回首,我沒能為我所加盟的公司創造出什麼直接的價值,也沒能從這個公司學到什麼有意義的東西,甚至我對廈門原先的美好的印象也因為這幾個月的不順心的工作而變得有些糟糕。

這個時候離開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其實在離開之前,我原本有機會搏一次。

上下“求索”:創業路上第一步

2000年的那個初秋,在醞釀了一個夏天之後,一個由7個人組成的求索創業團隊正式組建,這7人之中4人來自南開大學,因此我們在天津報名參加了那年的挑戰杯創業大賽,在之後的幾個星期裡我們完成了一份商業計劃書,並順利地透過了初賽。中秋節過後我請假去了一次天津,和團隊成員一起參加天津市的決賽。準備比賽的那幾天充實而且快樂,我們任憑激情碰撞出絢麗的火花,也許那就是年輕的資本。決賽那天我們發揮得很精彩,最終成功地奪得了天津賽區第一名。原本我以為我們有資格去上海參加當年的全國總決賽,但是不知道因為什麼,最終去參賽的並不是我們團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讓我們7個人失去了一次更好地證明自己的機會,也使求索團隊面臨解散的境地—對於當時的創業團隊來說,沒有風險投資,便意味著死亡。雖然我參加過挑戰杯,也得過獎,但我一直認為創業對於大多數在讀的或者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並非一個理智的選擇,對於一個新生的企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