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說,今天,你看什麼書,跟什麼人在一起,決定了你成為怎樣的人。與成功者交朋友,系統模仿成功者的態度,信念,習慣,策略,就是快速成功的最佳策略。
因此,為孩子創造一個具有明確榜樣的生活氛圍是很重要的,這樣,孩子不僅能潛移默化地形成發奮的基本動力,而且也可以逐漸在模仿中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
(1)要學會為了孩子的學習而去交朋友
我們經常說,孩子啊,不要總跟學習不好的人在一起,要多與學習好的孩子在一起,看起來是對的,但實際上是不科學的。最好的辦法是節假日自己一家人和朋友一家人在一起,或者聚會,或者外出度假,或者旅遊等。
這種朋友最好具備這兩個條件……朋友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大一些,朋友的孩子因為學習獲得了周圍人的讚賞和認可。當然也不必太多,有一兩個就行,這樣,由於父母有選擇地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氛圍,不用再去強調應向誰學習,孩子自己就會知道找到求知的意願。
(2)與孩子研究成功者的學習經驗
第23節:心情原則
閱讀傳記,縮寫偉人的童年求知故事,將每一個偉人的求知精神總結出來,如陳景潤、魯迅、居里夫人等。
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原則
兩個人都到醫院看病。一位真有病,很重的肺病,醫生給他照了×光。另一位沒病,但老懷疑自己有病,非得讓醫生也照一下X光,醫生拗不過他,只好給他也照了。沒想到洗出來之後,兩個人的胸透相片往病歷檔案裡裝時弄反了。
到看片子的時候,有病的人一看自己的病已經好了,頓感輕鬆、愉快,每天都覺得自己是個健康的人,高高興興地生活,過了一年,到醫院複查,真的一點病都沒有了。
那位有病的人呢?本來就疑神疑鬼,再看自己肺部的病灶片子,情緒更加低落、沮喪,心理壓力極大,惶惶不可終日。這樣每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沒到一年時間,真的因病去世了。
這是著名教育家魏書生經常提及的一個經典案例。從中可以發現,當意識透過下意識告訴病人自己沒病時,潛意識便調動體內的潛能向病灶進攻,以使自己真的沒病,潛意識的力量很大,果然戰勝了病灶,使病人逐漸康復。相反,當意識透過下意識告訴潛意識自己正犯病,且非常嚴重時,潛意識便組織身體各部分器官撤退,把病灶引入體內,最終使健康的人變成名副其實的病人。
對於大腦的潛能開發也一樣,如果能不斷輸入積極的意識,讓意識透過下意識對大腦提出要求,潛意識就會調動體內的潛能發揮作用。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比如,有一道題苦思冥想都沒有做出來,在睡前將有關的條件、資訊輸入大腦,第二天早上起來,說不準答案就出來了。
潛能是可以開發的。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男子鉛球世界紀錄在100年內翻了一番,1886年是10。02米,1986年為22。64米。而1864年世界跳高紀錄是1。67米,到1985年,瑞典的舍貝里跳過了2。42米。體育運動紀錄的不斷重新整理,除了與人的身體素質的自然發展有一定關係以外,很大程度上與體育訓練的改進,使人的運動潛能得以開發相關聯。
人與人的區別不是智商也不是學歷更不是社會地位,而在於是否有效地開發自己的潛能。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比較有效的開發而已。
人們常說,我們只使用了我們全部智力潛能的10%,但實際上可能連1%都不到,或者是0.1%甚至更少,就人腦的複雜性和多用性而言,它遠遠超過地球上的任何計算機。
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有六條原則:
1.心情原則
就是需要透過情感的陽光以及提供豐富多彩的環境,將孩子潛能的遮蔽捅開,比如貼近自然。總之,要培養孩子的豐富感情世界,從而匯入良好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就會自覺地輸入積極因素,從而調動潛意識進行工作。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天才的秘密就是智力潛能比一般人開發得多一些早一些而已。所有天才的誕生都源於成人為他們的幼年生活安排了豐富多彩的環境,並獲得了較好的心靈陽光。莫扎特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很小的時候就聽他父親演奏音樂,在他的周圍有許多樂器。他五歲時就拉小提琴併為小提琴作曲,八歲時譜寫了他第一部交響音樂。所以,為孩子的心靈生活佈置充足的陽光,培植健康的情感世界,讓孩子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