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最大?
孩子最感興趣的一次活動是什麼?
……
當然,這些父母的孩子也得到了同樣一份問卷。把父母與孩子的答案兩相對照,人們驚奇地發現,沒有一位父母能答對一半以上的問題!這些父母可能熟悉孩子身上最微小的一顆痣長在什麼地方,卻怎麼也弄不清楚孩子崇拜的偶像是叫邁克爾·喬丹還是叫邁克爾·傑克遜。
為了實現“想得細一些”,從而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建議父母準備一個孩子成長筆記本,時不時記下點什麼,比如你的孩子今天高興了,他為什麼事高興,他今天和你談話時透露了什麼資訊……不用太長時間,你就會有收穫。
(2)想得開一點
父母與孩子的許多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想不開”。比如,讓孩子學鋼琴,孩子就是不想學,父母就容易“想不開”了:一是我花這麼多錢給你買鋼琴、請老師,你還“狗咬呂洞賓”?二是別的孩子都在學,你不學,以後萬一升學有“加分”,你豈不是吃虧?三是都說學鋼琴提高智力什麼的,還能陶冶氣質,反正學總比不學好。這麼一說,孩子當然得跟父母急。
像這種時候,父母就得“想開一點”,來點“阿Q精神”也無妨,不妨這樣想:一是我已經花了不少錢是不假,但如果孩子真不想學,他也學不好,這麼下去費的錢更多,每個月上課就得好幾百呢!二是孩子要學不好,以後就算升學有“加分”,恐怕也沒他的份,再說學鋼琴的那麼多,競爭也激烈著呢!三是不管學鋼琴有什麼好處,孩子如果不喜歡,他也覺不出好來,提高智力的法子也多,找點其他孩子喜歡的吧。
在遇到與孩子意見有分歧的時候,父母不妨依照下面三步曲:
A.先考慮一下孩子的意見,看是否有道理。
B.與孩子一起討論商量,可以相互妥協,各讓一步。比如對孩子說:“我同意你放學回來先看一會兒電視,但是,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定要在晚上八點前寫完作業。”
C.如果雙方意見統一了,就要制定計劃照著做。如果意見還是統一不了,先擱擱再說。在等待的時間裡,父母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誘引”孩子“上鉤”,比如,真想讓孩子學鋼琴,不妨在這段時間帶孩子聽聽音樂會,或者請個懂音樂的朋友到家裡彈彈那臺鋼琴。
(3)想得少一點
一位教育家說:“母親最好只有一隻手。”也就是說,對孩子要放開另一隻手。
有些父母也想讓孩子多做事,多實踐,但真到做的時候,不是怕孩子做錯,就是怕孩子出亂子:“算了算了,還是我自己來吧。”這樣一來,孩子的許多權利就被剝奪了。
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事前先想想,孩子如果失敗,最大的害處是什麼?如果不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損害,就不用管了。
這樣想問題:
A.你所擔心的事情大部分不會發生。
B.即使發生了,很快也會過去。
C.利用潛意識的力量暗示自己。在頭腦裡設想一幅“圖畫”:孩子成功後的笑臉;你還可以為圖畫加上聲音,孩子興高釆烈地對你說話;然後再加上觸覺,你高興地撫摸著孩子的臉……
D.保持忙碌。
(4)想得通一些
沒有秘密的孩子長不大,秘密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品。
人們都知道,走向獨立是現代人的基本特徵之一,而擁有個人秘密並能恰當處置是走向獨立的前提。對於個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連,並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遠長不大的。
A.允許孩子有秘密。父母應該做到幾點: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不偷聽孩子的電話,不強迫孩子說出不想公開的秘密。這是有一定難度的。而要做到這些,主要依靠自律。如果信不過自己,可以先給自己設定一些“困難”,比如讓孩子給抽屜上鎖,自己不留“備份鑰匙”;有條件給孩子的房間單獨裝電話(不是分機)等等。
第3節:誠實守信
B.教會孩子辨別危險。父母可以在平時多與孩子交談,讓他們學會識別危險。比如,私下與網友見面可能有哪些危害,與男生單獨呆在一個房間可能遇到的情況。讓孩子明白哪些“秘密”是有害的。注意,在談論這些話題時,不要針對孩子,父母只要真誠地說出自己瞭解到的資訊和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不要對孩子說“你可千萬不能怎樣怎樣”,孩子一聽到這種話就會煩躁,還很可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