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是真的吧!”金庸第一個反應便是這句話。“是不是薪酬不滿意,菊人兄,我們可以商量呀!”金庸還以為胡菊人不滿意薪酬。
“不,查先生,我在《明報》服務了這麼久,從來就不計較什麼薪酬問題,我只是想出去闖一闖。如今,我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不想放棄。”胡菊人說得誠懇:“我要出去辦報。”
“什麼?”金庸嚇一跳:“辦報?”因為他知道胡菊人沒有辦報的經驗。
胡菊人坦率地向金庸陳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金庸聽得直冒冷汗,他覺得胡菊人過於輕率,辦報不同於辦月刊,弄不好,會身敗名裂的。這時候他倒不是擔心胡菊人的離去會影響《明報》,而是擔憂胡菊人將來的處境問題。
“你想清楚了嗎?菊人兄?”金庸沉住氣:“辦報可不是鬧著玩的,當年《明報》的艱辛你是目睹的呀!”
胡菊人心意已決:“查先生,我想過了,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機會。”
金庸只好嘆道:“菊人兄,你再考慮一下吧!”
金庸想盡可能“拖”住胡菊人,立刻打電話給倪匡:“倪匡,胡菊人要走了。”
“我早已知道。”倪匡說。
“那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這是他的私事,我為什麼要告訴你!”倪匡理直氣壯。
“那怎麼辦?”一向沉穩的金庸竟然有點氣急敗壞。
“你說怎麼辦?”倪匡反問。
“當然挽留他,不讓他走,”金庸說:“你跟他說說吧!”
“我跟他說?”倪匡一怔。
“你平日口才那麼好,除了你,還有誰說得菊人聽?”
“還有孫大姐。”
“那你們兩個一齊去說。”金庸真的急了眼,他愛才如命,實在不願看到多年的手下和朋友突然離去。
倪匡、孫大姐向胡菊人說明了利害關係,但胡菊人的決心很難動搖。
金庸無奈,眼睜睜地看著胡菊人離他而去。
為了酬謝胡菊人十三年來的服務,金庸特地在酒樓設宴歡送,並即席贈與黃金勞力士錶,場面很是感人。
胡菊人離職之際,暗中招兵買馬,心想《明報》的老同事如果願意合作,那麼一定能將報紙辦好。沒有想到金庸比他棋高一著,早就宣佈所有工作人員獲得加薪,還設宴慰勞。所以,儘管胡菊人分別約請喝茶,仍未見效。
看來,金庸早就料到胡菊人有此一著。胡菊人離職本來可能釀成大風暴,卻被金庸化解得風平浪靜。
後來,胡菊人在《中報》混得不好,金庸聽說後十分難過,常向孫大姐詢問胡的近況。對於胡菊人暗底拉攏《明報》人員,金庸也從無責怪之意,反而人前人後稱讚胡菊人是個好編輯。
胡菊人辭去《明報月刊》總編後,金庸親自兼任老總,覺得十分不便,四出找尋適當人選,結果找到了董橋。董橋那時在中大有教職在身,不想放棄。金庸看過董橋的翻譯,評為第一流高手,因而一定要把他請到才甘心。他知道董橋是為了中大的豐厚薪資,方始猶豫,於是答應董橋給予同樣的待遇,終於挖角成功。
另有一次“風暴級”事件是“林三木離職風波”。
林三木原是《明報》資料室職員,受金庸賞識而獲保送英國研讀經濟。學成歸來,出任《明報晚報》副總編輯,不久即升為總編。
林三木是潮州人,有潮州人的固有狠勁,辦報紙作風大膽潑辣。《明報晚報》在他的主持下,銷路直線上升。主要原因是它提供股市訊息十分準確。
股市狂潮時,買股票等於買馬票,要講究貼士。《明報晚報》就等於馬經,專向股友提供貼士,作隔天預測:滙豐好市,會升多少;和記下挫,理宜丟擲;……股友就根據提示去處理明天的買賣。由於所作預測命中率很高,《明晚》就成了股友心目中的明燈,銷路哪能不好。
林三木有什麼法子獲得那麼多貼士呢?
原來,股票市場裡的許多大戶,如李嘉誠、廖烈文等,都是潮州人,跟林三木有同鄉之誼。加上林三木的外表長得氣宇軒昂,風度翩翩,而又口齒伶俐,身份又是《明晚》老總,許多大戶都願意跟他來往,酒醉飯飽,談起明日股市,自然會說出個人觀感。
香港的股市交易,主宰權只受兩種情況控制,一是國際形勢,二是本港大戶。國際形勢並不是天天在變,所以大戶的力量,反而顯得突出。
林三木根據他們透露的口風,第二天一早回到報館,便寫成文章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