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仍忙著家計,很少有空關心到我,只是偶會問我有沒有讀點書,我也習慣地敷衍他們。因為國二上學期的親子衝突,我已習慣和爸、媽保持距離,雖然我仍期待他們能瞭解我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只是希望而已。如今身為父母才瞭解到愛、關心、瞭解孩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對自己的瞭解都十分有限,如何讓別人來了解我們呢?而我當時並不懂,以為父母“應該”、“必須”瞭解我,所以,會和父母嘔氣,躲避和父母談任何事。
離開海山國中,我一直都和林老師保持聯絡,我也利用暑假特地去探望她。我和她談到自己決定不再升學,準備參加建教合作的班級,林老師竟然未鼓勵我一定要升學。她只淡淡地表示,這樣的教育制度和社會價值是不公平的,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小孩,只要肯努力,應該都有希望才對。她希望我謹慎地考慮,不要急著決定,“選擇自己喜歡的、喜歡自己的選擇!”她這番話,讓我又陷入了苦思……我喜歡什麼呢?
我不知道我如何選擇,現在的我喜歡讀書(不用考試的書),我如何去為我以後、未來做決定呢?回到家我和二姐談我的想法,二姐已高中畢業,師大美術系未考上,半工半讀在修幼教學分。她告訴我她在社會上工作的經驗,她說一個人要有基本的學歷,理想才能夠實現,國中學歷是不夠的,她高中畢業無一技之長,就業上必須重新學起。她認為我喜歡讀書、寫作,是不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讀高職、五專,既有一技之長,又能培養自己的興趣呢!
思索了幾天,我下定了決心……考五專,考上了這輩子就永遠都不要再為考試而讀書了。
看見自己
生命是個旅程,在這旅程的前段,我們扮演被愛、被關心、被瞭解、被照顧的角色,我們誤認為父母、老師的愛和關心是“應該”的、“必須”的,如果得不到,我們就自暴自棄,甚至於自我摧殘,自我毀滅!
如果,我們瞭解任何的愛與關心都不是應該得到的,而應心存感恩地接受、珍惜。沒有獲得時,能夠了解父母、老師沒有義務和責任,除了教養、教導外,要額外給我們這一切。心中無怨,“愛”會常在,“關心”會常有。
因為“愛”和“關心”始終都被我們所擁有,只是我們期待太多,認為理所當然,我們失去了對“愛”及“關心”的感受能力,當我們開始珍惜別人的每一次付出,我們會浸潤沐浴在“愛”與“溫暖”裡。
我們的愛一直都在,曾經有過的愛早就播下了種子,只因我們貪求恆久,期待不變,所以,愛的種子無法萌芽;若我們開啟心胸,即使是在偶然錯身而過的路人身上,我們都會覺察到那份人間的溫暖與愛!
讓自己有一顆細膩柔軟的心,讓愛和關心有門能夠進來!
淚灑東南工專
國中升上三年級,我做好了考最後一次聯考的準備。英文、數學早在一年級就放棄學習了,我把心力放在其他科目上。立定志向是很容易的,而實踐的過程卻是艱辛的。班上升學和就業的同學各半,開學之後,導師續請病假,原以為班上會秩序大亂,沒想到成為訓導處盯上的重點班,從早自修開始,不是管理組長,就是訓導主任,輪流點名維持秩序。由於我決定開始讀書,和玩樂的朋友也就疏遠了,每天下課後都到鎮立圖書館或大廟的會議室讀書。讀了三年的國中,從未認真準備過考試,剛開始一兩個月都在摸索,自己訂了一份功課表,可是許多學過的課程都忘得一乾二淨,好像從未學過,幾度都想放棄算了!但想起林老師和二姐的話,為什麼不奮力一搏呢?為什麼不給自己一次機會呢?想逃避的心,就又再度積極起來!
這段時間,我很感謝好朋友阿富。他的成績原是名列全校前幾名的,但因家庭因素轉到了普通班,他對讀書、考試有自己的一番體會。認識他之後,他教了我一套準備考試的程式:很快讀一遍,然後做測驗找出課文重點,再讀第二遍,再做測驗,把不會的標記出來,翻閱課本開始讀第三遍。他告訴我,成績好不是因為頭腦好,而是勤快,一次又一次地做測驗,他說平均一課都讀五遍左右,我立下志願……勤能補拙,每課反覆做十遍。阿富還教我一本參考書的原則:精讀、精做每一個題目。我放慢了腳步,從國中第一冊國文、歷史、地理、生物、健教逐一讀起,我讀完第十遍時,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原來以前讀不會的,只要重複練習、再練習,難的題目也會變簡單,我不是笨,而是不夠用功!
我每天早上6點起床,凌晨1點睡覺。爸、媽看我用功起來,一則喜,一則憂,媽媽知道勸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