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寬容處之。林則徐說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嘛。
寬容精神,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從來是不缺乏的。寬容,也是世界很多民族公認的美德。進一步說,寬容也是成就一番事業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中國人愛說,“宰相肚裡能撐船”,美國很多名牌大學,也要求它的學生具有寬容的性格特徵。
在這方面,我認為講得最透徹的是明朝的學者洪應明,他的《菜根譚》是一本精彩的有關人生修養的傑作,裡面包含著許多對社會心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對人生規律的深刻總結。在寬容問題上,洪應明不像其他人那樣,把寬容僅作為個人修養來片面地強調,而是牢牢抓住寬容精神與其他素質的辯證關係,把寬容與仁愛、正直、廉潔融為一體去認識。那正是我所希望的成熟態度。
正好,中學的古文課使婷兒讀古文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於是,我選擇了洪應明的幾段精彩的論述,抄錄給婷兒看。
它們是:
“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
“攻人之惡勿太過,當使其堪受,教人以善勿太高,當使其可從。”
“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
光有原則,當然還不夠。還需要透過大量例項來掌握這些原則。於是每當婷兒對什麼人感到不滿或苦惱的時候,我們就在週末抽出一二十分鐘跟她討論分析,看看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最合理。
婷兒的領悟能力很好,就像一艘航船上有一柄靈敏的舵,很容易透過理性的方式撥動它。以後,那些無意義的抱怨越來越少了。
再後來,她令人欣慰的表現越來越多,上高中後,婷兒已經很懂得識大體顧大局了。排演古典名著《簡·愛》片斷時,同學們都認為劉亦婷演過電視劇,是“當然女主角”,婷兒卻主動選了個只有一句臺詞的小配角。婷兒告訴我們,作為排演英語小品的組織者,她最感興趣的是讓每個參與者都找到發揮特長的機會,讓大家共享藝術創造的樂趣。
熟知騙子花招,確保人身安全
待人以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份寶貴遺產。它能增強人的親和力,促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