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看完了要求的材料後,才能進行面談。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全家只有伸長了脖子,焦急地等待——一根據哈佛招生辦的安排,正常情況下,申請哈佛的外國學生們,早在頭一年的9月15日,就可以跟世界各地的面談人約定時間做面談了、現在,已經迫近2月下旬,哈佛招生委員會投票拍板的日子——3月份,一轉眼就會來臨,時間還來得及嗎?
面談:功到自然成
終於,材料寄到了,面談的日子也跟喬商定了,2月22日,春節過後的大年初八,是一個星期一。
當時,我們正趕上單位集資建房搞拆遷。春節一過,就要斷水斷電,而且,由於春節期間電信局不辦理電話移機,婷兒與美國大學的E-mail聯絡也要中斷。於是,婷兒又熬更守夜地完成了此次申報的最後一篇論文,並趕在電話停機前發了出去。然後,婷兒回到我們在學校附近給她稅的房子裡準備高考的功課。
至於這次面談,可準備的東西並不多,因為準備工作在十幾年來早就完成了。面談像一道有無窮個解的數學題,無法預測對方會問些什麼。可是隻要你有深厚的積累,對方決不會看不出來。
面談那天,媽媽把婷兒送到喬工作的地方,便放心地回去忙搬家的事了。
三九寒冬,屋外寒風襲人,屋內卻是暖意融融。喬和婷兒的面談,進行了兩個小時。喬說的不多,但聽得非常專注。有時,他提一兩個問題,把談話引向他感興趣的方向,然後就讓婷兒自由自在地在各種話題中漫遊——說學校裡的趣事,說以前和近來的各種感受,說想法,說打算,也不迴避自己曾經有過的苦惱和困惑。。。與喬談話,有一種友善而又親切的氛圍,使婷兒暢所欲言。時間不知不覺過得很快。
兩個小時,一晃眼就過去了。面談結束時,喬說了幾句代表他自己看法的話,像他的為人一樣率直、誠懇:“我相信,你會對哈佛做出貢獻的。。。我希望你能被哈佛錄取。”
這幾句話,表明這次面談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說,面談使婷兒離哈佛又近了一步。到此為主,申請留學的過程就只剩下等了。
婷兒顧不上喘息,又馬不停蹄地回校準備高考去了。她一算時間,離上考場還有足足4個月呢!經過了衝刺哈佛的磨練,她對時間和人的潛能都有了新的認識,她覺得完全來得及向北大發起“猛攻”。
等待申請結果似乎成了爸爸媽媽的“專利”。
儘管對90%以上的申請看來說,失敗都是不可避免的結局。儘管在最後1秒鐘之前,誰也不知道招生委員會的幸運之星會閃爍在哪些人的頭頂,但至少我們知道,婷兒已經極其出色地做完了她該做的一切,即使失敗了,她也可以無愧於心了。
況且,許多跡象表明,她大有希望!
一個多月後,出現了本書開頭的那一幕。。。婷兒人生歷程中的新階段就此開始。正如拉瑞在祝賀郵件裡所說的:你們的女兒將要張開翅膀,飛向新的天空,迎接新的挑戰!
——帶著我們的祝福,也帶著我們的期望。
附錄:申請留美的方法和經驗
附錄:申請留美的方法和經驗
(張欣武綜述)
來信紛紛問留學
“我是一個高中學生,我也很想像劉亦婷那樣去搏擊人生。你們能告訴我,報考美國大學需要辦哪些手續嗎?”
“我女兒今年考上了xx大學,是經濟系一年級學生,她也很想出國留學。作為一個父親,我很希望在這方面得到你們的指點。”
“我是一名高二的學生。我看到申請美國大學的手續很複雜,想請教一下:究竟如何報考?何時投遞申請?”
“我是xx大學x年級的一員。你能談談托福考試的經驗嗎?”
上面這些問題,都是在我們收到的大量來信中被反覆問及的。
我們非常樂意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使這些朋友都得到滿意的答案。
知己知彼利於成功
申請美國大學(以及其他西方大學),是一項“系統工程”。中國的教育體系,與西方國家的是如此不同,影響所及,甚至連各自的思維方式都有著極大的差異。這就造成中國學生在申請西方大學時,往往遇到不少障礙。
例如,每個中國的高中生都知道,只有政府舉辦的全國統一的7月高考,才是進入一所正規大學的必由之路,所以大學都是需要“報考”的。而美國卻並不是由政府舉辦高考,他們申請大學時,只知道在家裡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