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心怎麼能不升騰起來?我們會有輝煌的感覺,我們內心潛藏的低沉、消極、憂鬱甚至絕望的意念頓時會被泰戈爾的歡樂春風一掃而空。
難道我們活看不需要這樣嗎?難道我們不需要文學作品帶給我們這種美好的、使我們更願意活得更美好的原動力嗎?
同樣,泰戈爾的光明是——
光明,我的光明,充滿世界的光明,吻著眼目的光
明,甜沁心腑的光明!
呵,我的寶貝,光明在我的生命的一角跳舞;我的
寶貝,光明在勾撥我愛的心絃;天開了,大風狂奔,笑聲響徹大地。
這種如瀑布的傾瀉的語言使我的心花怒放,仰慕不已。
而泰戈爾寫愛情,寫女人更是充滿了靈性,充滿了純潔如玉的情感,充滿了那種世界美如斯的憧憬。“婦人,你用了你美麗的手指,觸著我的器具,秩序便如音樂似地生出來了。”
這裡的秩序不正是人性美所透露的音樂之聲嗎?
甚至泰戈爾寫女人的“玉臂”、“纖足”、“豐乳”也是如此的晶瑩、美麗,既浸透熾熱的慾望,又發散潔淨之芳香。
愛的旋律激盪起兩朵浪花,
濺落在那四片纏綿的唇下。
強烈的愛慾是那樣急切地,
想在身軀的邊緣久別重逢。
這是泰戈爾對男女接吻的直接描寫,誰能指摘這是猥褻呢?你可能因這些文字而躁動,但慾望的火焰更是聖潔的火焰。
正是這些歡樂、光明、愛情構成了泰戈爾永恆的主題,像一部宏偉的交響樂中反覆出現的主旋律,時隱時現,時輕時重,這樣一步步迫切你靈魂的深處,並最終俘虜了你。
從這個角度看,泰戈爾的“梵我合一”、“神人合一”就不是超然與外之物了。他創造的仍然是人,是充滿七情六慾卻又具有人類美德於一身的新人。這是泰戈爾的追求,也是所有大藝術家的追求。較之同時代、當代別的大藝術家,泰戈爾沒有把更多的精力去發掘人類的醜惡,而是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領域中開墾、耕耘。他不是用匕首或鞭子去驚醒讀者,他是用微笑去溶化讀者。
誰能寫出孩子的睡眠被偷走那樣美妙的畫面呢?誰又能終生以其藝術之筆懷著對人類的愛並保持不謝的童心呢?只能是泰戈爾,永遠的泰戈爾!
當人類一步步朝向更現代化、更文明、更和諧的社會發展時,我們和泰戈爾是越來越近了。
四
在這越來越近的像朝聖者佇列般的廣大讀者群中,恐怕除了他的祖國的人民外,就數中國人了吧!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幾乎沒停止過翻譯與出版泰戈爾的作品,尤其近幾年來,各種版本,各種編選本此起彼伏,像印度洋的波浪洶湧不已。這反映了開放的中國讀者情感,也反映了泰戈爾對中國的情感。泰戈爾生前來過中國,並和中國大藝術家梅蘭芳、徐悲鴻都有過深切的友誼。這恐怕也是世界別的大文學豪所難以享有的吧!
現在由我來主編一套泰戈爾的文集,我深有在高山下,大海前的感覺。也許,我作為編輯的新鮮之處在於我只是泰戈爾的讀者和崇拜者,而不是專家和譯家,是我眼中的泰戈爾。
可能,也別是一番風景吧!
五
泰戈爾為自己建立了一座文學的聖殿。他的為人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在這座文學聖殿裡,我們不是膜拜上帝、真主與佛祖,我們只是來尋找自己。
此刻,任何的喋喋不休的評論都是多餘的。我們只有懷著虔誠的心,默默地步入這座聖殿!
噓,安靜些!
在美的星空下,我們除了勇敢追尋,別無選擇!
1994年12月5日於北京虎坊橋寓中
01 愛者之貽
石真譯
1沙傑汗①,你寧願聽任皇權消失,卻希望使一滴愛的淚珠②永存。歲月無情,它毫不憐憫人的心靈,它嘲笑心靈因不肯忘卻而徒勞掙扎。沙傑汗,你用美誘惑它,使它著迷而被俘,你給無形的死神戴上了永不凋謝的形象的王冠。靜夜無聲,你在情人耳邊傾訴的悄悄私語已經鐫刻在永恆沉默的白石上。儘管帝國皇權已經化為齏粉,歷史已經湮沒無聞,而那白色的大理石卻依然向滿天的繁星嘆息說:“我記得!”“我記得!”——然而生命卻忘卻了。因為生命必須奔赴永恆的徵召,她輕裝啟程,把一切記憶留有孤獨淒涼的美的形象裡。……………………①沙傑汗:印度莫臥兒帝國皇帝。②“一滴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