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總是懷抱奇思夢想。也許穿越時空的飛行器已經發明,也許飲食方式起了革命,也許學校的學習不再是一場噩夢,也許星球之間早已沒有了藩籬。因此科幻小說興起,以破除現實世界規則的天馬行空,建構虛擬的未來世界;然而未來世界出其不意的邏輯,乍看之下或許充滿新意,但是新世界的新邏輯,卻可能隱含更多生存的難題、人性的考驗,這也是科幻小說令人怦然心動的地方,它迫使人們正視文明演進的軌跡,提出未來可能產生的危機,讓讀者不得不回頭審思眼下的生活和腳步。

在1994年獲得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牌獎的《記憶傳授人》,看似寫實,細讀之下,方知進入了一個烏托邦世界,是一部描繪未來社群生活形態的科幻小說。書中沒有邦國觀念,取而代之的是社群意識。

故事以即將邁入十二歲的喬納思為主軸。喬納思最喜歡每年的十二月,因為眾人翹首盼望的社群“大慶典”就要來了,它不是指的聖誕節,因為社群裡沒有宗教意識,而是所有十二歲以下的孩子,都將在這一天一起進級,領受長一歲的賀禮。比如一歲的孩子將有自己的名字,八歲的孩子可以開始依據興趣當義工,九歲的孩子可以領到自己的腳踏車,最重要、也最受關注的是:十二歲的孩子將獲知將來被派任什麼工作。

在這則科幻故事裡,令人眩目的不是機器戰警或奇形異狀的外星人,而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社群。它的領導結構很簡單,最高單位是長老會,由一群社群裡最具智慧的長老組成,負責決定社群的大事、法則、眾人的生活和工作。

為了讓農作物有最佳產能,這裡始終保持恆溫,沒有春夏秋冬,沒有太陽、月亮、動物和風雨。為了將危險減到最低,不讓大家有病痛,這裡沒有汽車,用藥免費,一般的婦女不用生育,而由職業“孕母”代理。為了避免增加社群成本和保持穩定,成長遲緩的嬰兒,年紀過大的老人,第三次犯錯的犯人,都要被“解放”,也就是安樂死。

這裡崇尚一致性,避談個人特質,以免凸顯差異。因此不需色彩,每個人也喪失色彩辨識能力,每家每戶住同樣的房子,用同樣的傢俱,吃分配的食物,過著單調統一的生活。

唯恐居民判斷力不足,做了錯誤的選擇,長老會還為大家決定人生的伴侶,一生的工作,為每個家庭分配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只有八歲到十二歲的孩子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擔任的義工,享受自由選擇的快樂,並藉此讓長老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和能力,然後在十二歲的慶典中,每個孩子就會知道自己被派任的工作。

書中主角喬納思在“十二歲的慶典”裡,被指派擔任“記憶傳授人”的職務。這是一項備受尊崇的工作,只有最聰明,最有智慧和勇氣超強的人,才可能中選。在“上級指導員”——現任記憶傳授人的帶領下,喬納思一點一滴地領略到:過去的世代裡,所有的東西都有顏色,生活中處處有選擇,有冒險的快樂,也有溫馨的情與愛;當然也有殘酷的戰爭,病痛、傷害,飢餓的痛楚,以及使人心碎的生離死別。而這些,在他十二歲生日以前不曾經歷過:甚至整個社群除了記憶傳授人之外,也無人知曉。所以他們需要像他這樣的人,來傳承過去的經歷,以便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大家智慧的建議。

喬納思在接收記憶的過程中,體驗了過去家庭組成方式特有的溫馨、關愛,享受了色彩繽紛的喜悅,也經歷了戰爭嚴酷的傷痛,他這才發現:在自己所處的烏托邦社會里,雖然不用擔心餓肚子,不用擔心沒工作,甚至不用擔心身體不適,但是單調、沒有變化、沒有選擇權的生活竟是如此的無趣。

他慢慢體會到現有的社群缺乏真愛,逐步認清社群制度的不合理與嚴重缺失;人與人之間過度冷淡,缺乏對生命最基本的憐惜、對個人差異的尊重;於是他最後決定逃亡。因為記憶傳授人曾經說過,記憶傳授人一旦離開,所有的記憶就會重回社群成員的身上,讓大家體會人與人間的差異性,並能運用判斷力獲得選擇權的快樂。

在本書的最後兩個章節裡,作者描繪了喬納思身心受到飢餓、恐懼、寒冷的煎熬,以及逐漸步入另一社群的喜悅,卻沒有明確點出喬納思的逃亡行動是否成功,而是以喬納思彷彿看見聖誕佳節閤家團聚的溫馨情境結束,留下了一個讓讀者思考、想象的空間。因而這本雖然沒有感官刺激,卻被公認為最能激發閱讀興趣的科幻小說,在美國出版後,旋即引起孩子們的熱烈討論。到底喬納思是否抵達了另一個他所向往的社群?或一切只是他臨終前的幻想?學校的老師也很喜歡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