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瓚扶著腰,施施然和校尉去了。
牟斌立在堂上,捧著幾分名帖,很有風中凌亂之感。
自國朝開立,凡官員入住詔獄,要麼生無可戀,只求早死,要麼破口大罵,一一問候廠衛十代祖宗。敢當面威脅錦衣衛指揮使,還讓對方無話可說的芝麻官,除了楊瓚,大概找不出第二個。
顧卿絲毫不體諒上官的難處,抱拳行禮,離開千戶所,親自為楊小探花去請大夫。
詔獄也有大夫,家傳絕學,治外傷手段一流。楊編修的傷,明顯不在其列。
看著空蕩蕩的大堂,牟斌苦笑。
陛下,您可是坑臣不淺!
乾清宮內,弘治帝勉強用了小半碗清湯,再也用不下。
“陛下,您多少再用些。這湯是奴婢親自盯著熬的,裡面有太醫的方子。”
“撤了吧。”
弘治帝擺擺手。寧瑾無法,只得喚來伺候御膳的中官,將原封不動的碗碟撤下。
“牟斌可有訊息送回?”
“回陛下,尚未。只東廠上稟,半個時辰前,楊編修出了大理寺,去了承天門指揮千戶所。”
弘治帝微頓,難得笑了。
“好。”
“陛下?”
“無事。讓扶老伴到文華殿傳朕口諭,弘文館講習暫停,半月後再開。”
“奴婢斗膽,若是太子殿下問起?”
“若太子問起,便讓他來見朕。”
“是。”
扶安領命離開之後,弘治帝撐著坐直了些,對寧瑾道:“朕寫一道密旨,待朕萬年之後,你親自交給太子,頒於朝上。”
“陛下龍體漸有起色……”
“寧老伴,朕自知大限將至,總不過是這幾日。能撐到今時,已是祖宗庇佑。”弘治帝道,“為朕磨墨吧。”
“奴婢遵命。”
弘治帝已有七日不上朝,朱厚照經楊瓚點播,重拾孝經,日日在內閣觀政,御前問安,漸有長進。
對此,弘治帝既感欣慰,又覺不捨。
若是老天再給他十年,哪怕五年,他都能安心將社稷交與太子,安然長逝,無愧於歷代先皇。
可惜啊!
只盼楊瓚莫要辜負他的期望,能輔佐太子,扛鼎江山,成就一代明君賢臣。
懸腕黃絹,手指枯瘦,落下的字仍蒼勁有力。
“敕翰林院編修楊瓚,睟面盎背,昂霄聳壑,班行秀出,博學宏才。有古賢之風,踔絕之能。講習太子,日日兢兢,仁言利溥,實為廟堂偉器之才。
古云,厚棟任重,為君者當任人唯賢,拔犀擢象。
朕效先祖,選才任能,不拘年少。
擢遷楊瓚翰林侍讀,授奉訓大夫,兼領左諭德,講習弘文館。”
一道聖旨不過寥寥百餘字,弘治帝卻足足用了半個時辰,方才書就。
“用敕命之寶。”
“是。”
寧瑾送上寶印,弘治帝親自拿起,重重按在絹上。
七品至從五品,品秩堪謂飛昇,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李東陽。
黃絹燦目,紅印昭然。
寧瑾不由感嘆楊瓚的聖眷之隆。
跟在弘治帝身邊多年,他幾乎可以斷定,敕令發下之日,既是楊小探花一飛沖天之時。
第三十二章 詔獄
明時的詔獄也稱錦衣獄,由北鎮撫司掌理,錦衣衛和東西兩廠抓捕的犯官,多數都關押於此。
洪武朝的開國功臣,九成以上在金陵詔獄緬懷過人生。
永樂朝的大才子解縉,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都是有名的獄中住戶。
後經仁宗、宣宗、英宗、代宗、憲宗五朝,錦衣衛的地位不斷髮生變化,或為天子寵信,張揚跋扈不可一世;或被東廠壓制,失卻往日威風,只能老老實實做天子儀仗。
詔獄的作用始終未變。
凡朝中官員,被捉拿下刑部大牢,總有喊冤的機會。接到錦衣衛駕帖,被下詔獄,除非天子開恩,遇到大赦,休想重見天日。
論理,如此知名的地方,該陰森恐怖,令人脊背勝寒才對。
可楊瓚在牢房前琢磨許久,直到被獄卒請進單間,關門落鎖,仍很難相信,自己所處的地方,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獄”。
三面土牆,一面木欄,符合傳說中的佈局,卻和鐵獄銅籠相距太遠。
囚室內桌椅板凳俱全,靠牆還有一張木榻,枕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