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起火,尚可以重建。實在來不及,也有堡內可以安身。糧倉被燒,一冬的糧食都要告急。
“快救火!”
來不及擔水,也顧不得被遊騎發現,數名邊民衝出藏身處,用力揚起積雪,就想壓滅火苗。
計劃達成,韃靼騎兵無意久留,紛紛調轉馬頭,揮舞著彎刀,砍殺攔路邊軍,衝向來時關口。
“救火啊!”
冬日天寒,朔風極大。
風助火勢,很快,村中陷入一片火海。
屋頂衝起黑煙,飄散的火星,借風勢點燃堡中一座穀倉。
“快救火!”
穀倉火起,邊軍不得不分散兵力,前往救火。
箭雨變得稀疏,韃靼遊騎壓力頓減,以最小的代價燒了馮家堡,從容退去。
韃靼遊騎有備而來,三日間,自密雲後衛至龍門所,各邊堡衛所接連燃起烽火。
狼煙升起,衝開灰濛濛的天空。
邊衛指揮守備緊急下令,發邊民貼戶修造邊牆。邊軍日夜不歇,分班值守隘口,謹防韃靼遊騎再度趁虛而入。
“凡坐視惜命,不退來敵者,軍法處置!”
邊鎮文武齊動,各地鎮守太監也沒閒著,聯合借東廠探子,向天子告狀。
“陛下,六部那幫人不是東西!卡著軍餉不給,放著邊牆不修,各個吃得腦滿腸肥,富得流油,奴婢這裡缺衣少食,邊軍缺少的糧食,砸鍋賣鐵也填補不上啊!”
“陛下,韃靼騎兵破壞城垣,燒燬糧草。朝廷再不發餉,薊州的邊軍就要斷頓了!”
論理,非是幾位公公的覺悟有多高,實是關係身家性命,必須“高尚”一回,堅定站在邊鎮文武身邊。
鎮守太監,尤其各邊鎮鎮守,除搜刮錢財,監視地方官員,密查藩王,遇敵人來襲,必要同邊軍一同抗擊,絕不能置身事外。
前番,宣府遇韃靼進犯,鎮守太監劉清責無旁貸,和御史一併登上城頭,擂鼓助威。
如果被韃靼攻破,百姓遭受劫掠,當地文武不得好,鎮守一樣要被問罪。朝廷不能處置,東廠和錦衣衛絕不會手軟。
當下,韃靼騎兵明顯有南侵意圖。
遊騎只是試探,摸一摸根底。
從密雲到龍門,發現十餘股騎兵,韃靼主力將出現在何處,目前尚難確定。為防萬一,必須向朝廷請示,要錢要糧要人。
要來自然好。要不來,糧餉被六部卡主,待韃靼南下,哪怕是最壞的結果,也有藉口開脫。
“不是邊境文武未盡力,實是韃靼太兇惡,朝中文武拖後腿!”
東廠番役沒有耽擱,收好幾位鎮守的奏請,日夜兼程,趕往神京。
彼時,韃靼遊騎擾邊的情況愈發嚴重。密雲衛,開平衛,龍門衛,萬全右衛接連告急。
邊軍發現,韃靼遊騎的行動很是奇怪,搶劫極少,唯一的目的就是放火燒糧毀屋。有衛所兵力不支,甚至被燒燬兩座地堡,死傷四十餘人。
“情況不對!”
龍門衛指揮最先察覺異狀。
韃靼遊騎來去如風,卻每次都能找準目標,極少出錯。想做到這個地步,必事先了解過衛所情況。
九成可能,有人為其通風報信!
想到這裡,龍門衛指揮臉頰繃緊,憤氣填膺。
“來人!”
“屬下在!”
“請馬鎮撫使,言本官有事商議。”
“遵令!”
衛卒退出軍帳,想起指揮難看的臉色,背後湧起一陣涼意。
請錦衣衛鎮撫使議事,難不成衛所裡有奸細?否則,指揮使為何會主動找上錦衣衛?
邊衛告急時,偷跑出京的皇帝,終於在通州被金吾衛追上。
看著跪地行禮的顧鼎,朱厚照皺眉,張了張嘴,憋了半晌,最終道出四個字:“朕不回去!”
顧鼎抬起頭,英俊的面容,同顧卿有六分相似,只多出幾分陽剛,更顯得開朗。
“陛下,臣來之前,李閣老有言,囑臣稟奏陛下,今入臘月,陛下執意往北,兩月難返,恐錯過年節祭祀。”
陛下將《孝經》熟記於胸,每遇講習,都言之有物,滔滔不絕,得群臣讚譽。今遭偷跑出京,旁的不提,竟是連祭祀祖宗也要拋到腦後?
不祭祖宗,何言孝。
書豈不是白讀?
先帝泉下有知,未知作何想。
比起劉健謝遷,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