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部分

該說好事還是壞事?

楊御史無解。

正德二年,三月辛亥

北來的朔風終於減弱,彤雲散去,天空放晴。

積雪開始消融。

鎮虜營城牆之上,堅冰反射五彩,漸成點點水珠,繼而匯成溪流,最後,四面垂下瀑布,落在地面,同雪水聚成淺池,交錯兩道彩虹。

見此奇景,楊瓚興致突起,指著南城門,對謝丕道:“謝兄且看,此處可像水簾洞?”

“水簾洞?妙!”謝丕拊掌,笑道,“有此奇想,楊賢弟果真高才。”

楊瓚詫異,道:“謝兄不知?”

“不知什麼?”

齊天大聖,孫行者。

謝狀元挑眉,滿臉疑惑。

楊瓚默然。

他只記得西遊記成書明代,並不曉得,究竟是在正德之前還是之後。

事實上,寫成這部奇書的吳老先生,現今還是黃髮垂髫。別說寫書,怕是連字都不認得。

見謝丕確實不解,楊瓚唯有乾笑兩聲,含混過去。

沒料想,謝狀元回到醫帳,將日間事當做趣聞說給顧榜眼。

隔日,楊瓚正要往附近邊屯,路過城門,發現有邊軍登高鑿石,謝丕和顧晣臣立在牆下,展開一幅字,正指點邊軍落錘。

“謝兄,顧兄。”

心下好奇,信步走過,看清紙上何字,楊瓚立時僵住。

水簾洞?!

再看城頭,篆體“水”字已成大半。

“謝兄,這是為何?”

謝丕笑道:“此三字甚好,我與顧兄商議,不若刻於城門之上。”

“刻門上?”

“此為南門,北門、西門也將仿照此例。”

楊瓚:“……”

吳老先生,小生對不起你!鎮虜營的漢子們,更是對不起!

邊塞軍營,何等威武,北疆軍漢,怎生雄壯。

突然變成猴群居住的洞府……哪怕出了齊天大聖,也是猴子窩!

除非吳老先生不至北疆,不曉鎮虜營,否則,大聖的洞府怕要改名。

想到這裡,楊瓚忽覺罪孽深重。

不得不攔住謝丕顧晣臣,叫什麼都成,堅決不能是水簾洞!

“為何?”

“當真不行?”

楊瓚搖頭,費盡口舌,喉嚨說幹,甚至扯到違制,終於成功勸服兩人,就此改變主意。

最後,三人合議,幾座城門不另外取名,均以東南西北題字。

邊軍領命,重新刻印,但南門之上的“水”字到底留了下來。

讓楊瓚萬沒料到的是,半個世紀後,因明朝疆域擴大,本為長興縣丞的吳老先生,因實幹清廉調任密雲。為官期間,走訪邊鎮,見到鎮虜營舊城,聽聞正德初年,楊謝顧三人守城對敵之事,欽佩不已,看到城門上的半枚刻字,更是靈感大發。

弼馬溫的洞府,就此成名。

如果楊瓚知曉,必會目瞪口呆。

不是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歷史總會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被玩笑之人,只能無語望天,嘆息一聲,歲月強大,人力渺小,不服不行。

四月初,京城的風雨終告一段落。

第一批流放的官員,由錦衣衛押送,經密雲懷柔,抵達潮河所和白馬關。

謝丕、顧晣臣奉召還京,安排武學及武舉諸事。

顧卿自草原返還,未停兩日,接北鎮撫司任命,得天子敕令,再度出塞。此番目的地不是漠南,而是遼東境內,朵顏三衛駐地。

張銘同謝丕顧晣臣一併啟程,來時所率京衛,半數戰死,餘下多自請戍邊,留在薊州,與戰死同袍相伴。

顧鼎離開鎮虜營,前往營州。

應城伯先調懷柔,後轉調密雲,懷柔城空虛。

為防韃靼遊騎騷擾,顧總戎上疏朝廷,領五百人駐守順義,同懷柔鎮守太監互相照應,待新任巡兵官抵達,再返還京城。

楊瓚留在鎮虜營。

日漸春暖,薊州邊民陸續翻地懇田。

十日內,楊瓚接連走訪幾處村屯,找到五六個積年的老農,將玉米粒分發試種。

“楊大人,此種番糧當真耐寒耐寒,出粒極豐?”

“老人家,此物是海外得來,畝產幾何,瓚不敢妄言。然能種好,畝產絕對超出稻麥。”

明時,遇小冰河期,稻麥畝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