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是先皇的幼弟,與當今皇上年齡相差無幾,但皇上要稱他為皇叔。祖太妃是英王的生母,祖皇帝的寵妃,連先皇和先太后見了,都要尊稱一聲母妃。
祖皇帝晚年,先皇和幾個兄弟爭儲奪嫡之戰激烈,好多人都想得到祖太妃的支援。祖太妃很安分,不說任何人的壞話,卻時常給不得寵的先皇說好話。先皇登基後,對祖太妃格外敬重,准許她同英王一起移到宮外立府別居。祖太妃出宮之後,深居簡出,篤信佛教,又極明事理,皇族和宗室的人都很尊重她。
英王有爵無職,不問朝事,卻喜聲色風雅之事,是一個富貴王爺。全在皇族宗室中,他輕易不說話,說話就極有份量,皇上和百官都不敢對他有半點不敬。
“祖太妃、英皇叔,究竟出了什麼事?”
“你還有臉問,都是你這糊塗行子做下的好事,你、你……”祖太妃越罵越生氣,氣得喘不過氣來了,英王趕緊扶住她,眾人喊著叫太醫。
大皇子上前陪笑行禮,“英王爺,到底出了什麼事?您……”
英王氣得咬牙切齒,狠狠瞪了大皇子一眼,抬手給了他兩全耳光,當作回答。
皇上和眾官員一看,就知道出了難以解決的大事。要不,英王和祖太妃做為皇室中人,也不會敲響登聞事,有什麼大事在皇族內部不好解決了?
“還是我來說。”明王沉著臉出列,看向皇上的目光如尖刀一樣。明王和英王都是先皇的幼弟,明王生母早死,也由祖太妃撫養,與英王感情極深。
相比英王,皇上對明王更犯怵,輕易更不敢惹。因為英王好聲色犬馬,崇好風雅,而明王則以讀書人自居,與他交好的歪才異人多不勝數。
“明皇叔,您說。”皇上滿臉陪笑,心裡卻撓了頭。
事情還要從兩天前說起,也就是沈承榮帶人查檢勝戰侯府的那一天。
那一日,忍冬引著五六十名中了落花春情散的侍衛追逐李姨娘等人進了承恩伯,勝戰侯府就消停了,好多人都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事。
杜大人帶著守門人、包了一包袱牌位向皇上去交差,皇上看到牌位,也無話可說了。大皇子和徐慕軒等人詭計不成,都很氣憤,卻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京城開始傳言勝戰侯府供奉的戰死將士的亡靈都跑出來,京城要有禍端。以許夫人為首的慈悲之人就一場一場做法事,超度亡靈,安撫人心。大皇子和龐家一派怕事情鬧開遭人彈劾,就大力封鎖訊息,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
其實忍冬給那些侍衛下了藥量並不大,一個人發洩三五次,就能解了毒。可五六十個正值壯年的男子,一個人三五次,一算就知道有多麼厲害了。
中了落花春情散的侍衛把沈嬌、龐玉嫣和福陽郡主及她們那些年輕的丫頭們都當成了甘泉水,盡情“暢飲”。李姨娘和承恩伯府的媳婦婆子,連同龐玉嫣和福陽郡主帶去的婆子們都沾了光,被“飲”了多少次,她們自己也不記得了。
沈承榮成了剩蛋老人,李姨娘乾渴多時,被前幾個侍衛“暢飲”,她還狠爽了一把。可人一多,她被揉搓得死去活來,就不爽了,後來就昏死過去了。
象李姨娘渴了這麼久的人都被折騰昏了,龐玉嫣和福陽郡主還有她們那些丫頭都未經人事,沈嬌和龐昊有過一次,也只是露水淺嘗,她們會是什麼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體弱得直接被蹂躪至死,沒死的也都昏迷瘋癲、不省人事了。
承恩伯府的女人不論老少,除非一見就能把侍衛嚇得解了毒的人,其他全部遭了秧,連那些英俊體柔的小廝隨從,包括沈承榮本人都無一倖免。
這兩天,沈承榮請了假,據說腰部以下不能動了。沈承榮是剩蛋老人,但也是男人,一樣中了落花春情散,很不幸,他無處發洩,卻成了被髮洩的物件。
沈承榮本身就是一個大笑話,發生在承恩伯府的事也是人們興趣盎然的談資笑料。可有人說那些侍衛之所以會瘋狂,是因為那些亡靈化成厲鬼附身了。這些的傳聞一出來,這件事就成了禁忌的話題,只有膽大的人在陽光底下才敢說。
英王很倒黴,真的,要說躺著都能中槍的典型,那就非英王莫屬了。
去年,就有大師預測英王府今年不順,會有災劫臨頭,讓英王化解,以保一府平安。而化解的方法就是找十二人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剛及笄且未經人事的少女,用她們的處子之身做一場法事,做法事的日期就訂在三月三。
沈妍的孩子出生的日期是三月初一,離三月三還有兩天,英王府正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