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姑娘磕了頭,回身扶太太起身。團團一臉懵懂,顯是不明白祭祖何意。只記得阿姊教導,得靜下來,聽陶媽媽的話。事畢,似覺著頗為無趣,團團啄著腦袋,伏在陶媽媽肩頭,眼皮子打架。
許氏隔著繡老虎花樣的絨帽,摸摸團團發頂,眼裡透著慈愛。為了祭祀,今兒天還沒亮,便抱了團團起身,給他穿衣。足比平日少睡了一個時辰,難怪他熬不住。
因了寒食節,正當節氣上頭,他剛回來不兩日,又要趕著回京。此番離去,卻是攜關夫人母子一道。這一走,別院裡只剩下姜家一家子。此處侍人,待她幾人客客氣氣,恭敬中帶了絲討好的意味。尤其那梁九,做管事的,果真眼力勁兒厲害,人也油滑。奉承她不說,對太太,更是當了菩薩給供著。
許氏覺著彆扭,名不正言不順,受了旁人恭維,心裡總不踏實。偏偏此時府上連個能做主的都沒有,叨擾許多事日,總不好不辭而別。走不了,索性避開,時常帶七姑娘與團團,到別院附近,田埂道上走一走。或是登車,到蒼茫山遊覽踏青。
再見他,已是三日過後。碰巧的,她們一行人,正從山腳下折返。在岔道口遇上他帶了隨扈,御馬而來。身後卻未見著關夫人與燚哥兒的身影。
“關家來信,關介不日進京。母親做主,留下她母子,也好免去車馬勞頓。”他對許氏說道,話裡帶了抱歉。畢竟,這人去了,一去不回。之前連一句正式的道別都沒有,實是失禮。
許氏趕忙客套兩句,哪裡敢真就受用他代為賠罪。只心裡暗想,那關介,莫不是關夫人夫主,燚哥兒生父?可為何世子直呼其名?
七姑娘小手捂著嘴巴,抽空悄聲給太太遞話。許氏果然皺眉,顯見的,對那起子家中已有賢妻美妾,猶自在外放浪之人,極為看不上眼。於是體諒世子待那人的不客氣。
他騎在馬上,刻意放緩,與捲起車簾的馬車,並排前行。不知何時,他順著祭祖這話頭,已談及家裡人。
這還是他頭一回,當她跟前,說起家事。七姑娘豎起耳朵,側耳傾聽。可比她更留心的,卻是她身旁不動聲色,端坐的許氏。
*********
二號的更新到了哈。依舊是自動釋出。存稿不夠,三號應該會欠一章,等我回來補。
第280章 算無遺策,公子玉樞
“家母生下四妹顧臻之後,血氣有虧,精神頭比往常大有不如。加之常年於佛堂抄經誦佛,中饋事,已泰半交由府上管事操辦。”
七姑娘覺得意外。聽他這話,國公夫人許氏,在府上竟是鮮少過問家事的。
顧臻?是他胞妹?原來除了早逝的兄長顧戎,遠嫁幽州的關夫人,在國公府,他還有一嫡親的妹子。
他看出她眼中困惑,微微側首,眉宇間現了幾分不喜的寡淡。
“家母生下顧臻後,接連臥榻半年有餘。之後情形時好時壞,時常昏睡不醒。故而顧臻,實是被父親抱與側夫人陳氏代為教養。直至她六歲上頭,方才歸於母親膝下。”
七姑娘心裡暗自搖一搖頭。經他這麼一點撥,她也明白癥結所在。小孩子對從小照顧自己的人,總是格外親近又依賴。六歲的孩童,早能夠聽明白大人講的話。六載寒暑,足夠她對側夫人陳氏生出深深的濡慕之情。一朝被人帶離陳氏,回到許氏跟前。那種全然的陌生感,與對前路空茫茫的忐忑。不懂事兒的,心裡怕還要不情不願。
七姑娘猜想,即便顧臻不怨國公夫人許氏,對那側夫人陳氏,未必就能少了親近。莫不然,他不會擺出這樣一幅不鹹不淡的神色。更不會從不向她提起關乎顧臻的隻言片語。
由此觀之,那側夫人陳氏,在他眼裡,必不討喜。身為人子,如此不待見父親的側室夫人,最大的可能,莫過於趙國公對那陳氏,很有幾分情意在的。
七姑娘腦子裡飛快打轉。她走的路,雖比不得太太過的橋。於後宅事上,資歷淺薄,見識也少。好在她聰敏,蛛絲馬跡裡,也能窺出些端倪。
許多話,他不方便放在明面上講。趙國公能在許氏病中,將四姑娘顧臻抱離母親榻前。不想著交予許氏跟前信得過的婢子媽媽照看,反倒給了側室夫人。如此,卻是有違禮數。
七姑娘默默在腦子裡,給側夫人陳氏戴上頂“寵姬”的帽子。琢磨著日後見了此人,切不可小覷才是。
跟七姑娘專心致志打探他家裡情形,有些個不同。太太許氏,隨著世子這話,懸著的心,越提越高。
就知高門大戶,內宅難得清靜。如今親自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