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部分

總統勢在必行不錯,但我相信大總統並不是勢在必行要進行軍事改革,而是勢在必行來給那些昔日的老部下一個告誡。倘若沒有人反對的話,或許一蹴而就讓這次軍事改革徹底辦下去。可一旦事情超出大總統所能控制的範圍之外,那才是真正的不好說了。”

袁肅看了夏壽康一眼,他意識到夏壽康是在暗示一件事,那就是一旦北洋集團內部壓力過大,叔父袁世凱未必會能堅持推行軍事改革。倘若真是如此,那倒是與歷史上的情況一模一樣了。他倒是很希望這次軍事改革能堅持貫徹下去,最起碼一定要拉攏蔡鍔站在北洋政府的立場上,否則接下來的國家內戰可不像二次革命那樣小打小鬧了。

正文 近代內戰形態

網際網路 更新時間:2013…3…12 8:23:35 本章字數:7021

我們所集中分析的從1912年到1928年的這十六年(也可以說直到1937年,一共二十五年),不斷有內戰。具體情形跟日本的戰國時代差不多。中國在軍閥時代的內戰和日本在戰國時代的內戰基本的原因是相同的——戰爭以爭奪土地為目標,爭奪土地為的是養兵。中國的大小軍閥好像日本的大小大名。1928年以後有了紅軍,為了農民而爭奪土地,中國內戰的性質才有了改變。

軍閥時期中重要的軍閥和軍閥的派系,訂立了武力統一全國的政策,以全國土地為爭奪的物件;次要的和小軍閥,野心沒有那麼大,只在一個地方保全勢力或向外作有限度的發展,以爭奪一小塊土地為物件。大體說來,在袁世凱死後到1920年直皖戰爭以前,北洋軍閥統治著從奉天(今遼寧)到浙江沿海各省,黃河流域沿隴海路各省,長江中下游各省,以及東三省、熱河、內蒙古。這一大片地方的中心是津浦、京漢、隴海三條鐵路幹線所形成的A字形。鐵路水道的交通、長江中下游的資源,以及這個區域內的兵工廠,使這個區域成為統治中國必爭的區域。此外,在北洋軍閥統治區中,另一個重要地區是南滿平原的工業、農業和交通。1920年直皖戰前北洋和南方軍閥各派勢力的分配大概是這樣的:

奉系由張作霖領導,在東三省發展,形成一支日漸重要的勢力;

皖系由段祺瑞領導,在北京中央政府和上海有相當大的力量,在津浦路沿線有相當大的影響,掌握的省份有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和陝西;

在形成中的直系先由馮國璋、後由曹錕與吳佩孚領導,勢力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京漢線各省。

前面我們說過,南方軍閥主要有兩個系統——唐繼堯的滇軍和陸榮廷的桂軍。他們知道沒有統一全國的力量,因此重點在儲存實力,在西南發展。西南最富庶的區域是珠江三角洲,那是滇桂兩系、北方勢力和廣東本省勢力角逐的場所。為了抵抗北方勢力吞併南方,或者北方勢力為了統一全國,就必須爭奪前一章所分析的山麓地帶。

這樣,我們可以比較明白地看出軍閥時期爭奪的區域:(一)為了統治中國,必須控制北京的中央政府才能行動合法有道;也必須爭奪武漢和長江三角洲,才有充足的資源。(二)為了鞏固和發展南方勢力必須爭取珠江三角洲的財富。(三)為了統一全國或抵抗北方的侵略,必須爭奪山麓地帶。這樣一來,在這三個區域中內戰的頻率很高,各方的軍隊也就集中在這三個地區。

以一個省為單位來看,如果一個省由一個大軍閥統治,如山西的閻錫山或雲南的唐繼堯,省內的政權形態比較有系統,比較安定,也就比較簡單。如果一個省由一些小軍閥分治,情形就與全中國差不多。省內的防區相當於各派系分割中國。因為下面我們要分析四川,就以四川為例。其他由小軍閥分治的省份——陝西、湖南、福建,情形跟四川相似。

四川的資源集中在省會成都和川東交通中心重慶。成都和川西平原是四川最富庶的農業區,附屬於這一區的另一個重要地方是產鹽豐富的自流井(自貢市),以及川南貨物集散地宜賓(敘府)和瀘州。控制了這一個大地區可以進而統一全四川。重慶從北方吸收嘉陵江的物資,從西方吸收資中、內江的糖,控制著長江上下行的貨物和涪陵、萬縣的資源。掌握了這一大片地方也可以進而統一全四川。圍繞著這兩大中心地帶是一大群二等、三等地區,猶如二等縣、三等縣一樣。這些次要地區有它們的戰略價值,退可以保衛中心盆地,進可以向外發展。就像佔據了我們所謂的山麓地帶,可以進而威脅陝西的渭汾平原、湖北的中部平原、湖南的濱湖平原或福建的福州平原一樣。

根據這樣的戰略地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