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7部分

遇到海底山脈、海底峽谷等複雜地形,就需要打通山脈,架設海底橋樑了,這和陸地上修鐵路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利用息壤脈絡,直接在地下打通一條長達數千公里的管道,一次性把鐵路建成。可以讓息壤脈絡在地底向前延伸,一直達到目的地,然後,脈絡內部開始分解、萎縮,並且開始按照設計圖建造管道。這樣,當脈絡完全分解時,就留下一條完整的管道鐵路了。

陸地上的真空管道鐵路,最重要的要求是氣密性,而列車的氣密性要比管道的氣密性更重要。如果管道漏氣,那麼只會讓空氣阻力增加,列車速度下降。如果列車漏氣,那就要死人了!所以,列車的氣密性要求和航天器是一樣的!當然,這方面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不需擔心了。但在海底,管道鐵路還有更高的要求:抗壓性和水密性的同時要求!保險起見,管道鐵路分為許多段,每一段之間都有閘門,一旦某一段出現故障,可以立即封鎖兩端,然後開始修復,最後排水,繼續工作。

現在,巴西沿岸的海底城市的居民,主要是GDI難民和南美“叛逃”過來的Nod居民,還有一部分是漢人,人數雖不佔優,但卻是這裡的主導力量。建造了新城市,政府自然要鼓勵人民遷往那裡,開發新城市。這些漢人之中,一部分是遷過來的駐軍家屬,他們獲得了豐厚的補償,在海底城過得很滋潤,另一部分則是聞風趕來發財的,因為他們發現,這些難民和南美人雖然窮,但勞動力十分廉價,所以許多公司都跑過來投資設廠,大大有利可圖。再加上海底有許多可開發的生態資源,現在的中國人可能不稀罕飛機、汽車等大工業產品,但稀奇古怪的海產品是很受歡迎的。

一座海底城市擁有四個鑽井平臺,不是用來挖石油的,而是負責空氣交換。誠然,城市中會種植樹木,會養殖海藻,這些植物都會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但這還不夠,畢竟城市的人口密度太大了,城市裡也不是開農場的,必須有空氣交換的出口。城市的地底下,擁有許多應急儲氣罐,儲存了大量壓縮空氣,以防抗壓水罩漏水,造成滅頂之災。在海底,沒有空氣是最致命的。因此城市裡的建築都擁有氣密性設計,以防萬一,這和陸地上有很大不同。如果某一天水罩漏氣了,大量海水倒灌進來,而儲備的壓縮空氣又不夠用了,那還有一個辦法:城市的電源是暗物質核聚變反應堆,擁有幾乎無盡的能量,用大量的電能來暴力電解水,氫氣當成廢氣排出,用氧氣來支撐人類的生存需求,然後人們可以乘坐潛艇逃生。當然,這種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整座城市的設計、建造都十分嚴格,而且大多數的材料都能自動修復,還有修理機器人在四處巡視修理,可以處理絕大部分的情況。而海底城市的逃生系統設計十分完善,大型建築地下都有逃生用的潛艇,各種公交站也擁有緊急逃生潛艇,私人大多會購買抗壓逃生艙和潛水服,可以應付海底的緊急情況。

站在海底城的街道上,仰望“天空”,只見柔和的藍光下,穹頂鑽石般的晶體發出迷人的光輝,水罩之外,懸浮著各種各樣的海藻,海洋動物在其中穿梭,不時可以看見密密麻麻的小魚成群遊動,後面有鯊魚這樣的兇猛動物追趕著獵殺,仰頭便看見這些景象,倒也十分有趣。在海底城的邊緣,往外看去,便能看見各種各樣的海底怪石、珊瑚礁,海底的穴居動物也十分豐富。住在海底,感受到的樂趣絕對比陸地上多得多!呆在潛艇裡是十分無聊的,但在海底城市裡居住,就樂趣無窮了!

如果說巴西沿岸的海底小城市內部的景象只是一般,只能算是把陸地上的城市搬到海底來,那麼,位於大西洋中間的“西海龍宮”,則是真正的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呆在那裡,真的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神話中的水晶宮真的搬到現實中來了!

“西海龍宮”位於南美最東邊和非洲最西邊連線的中點附近,戰略地位很重要,因為它是連線非洲和南美兩塊大陸的動脈樞紐,一條綿延三千公里的八軌管道鐵路連結了兩塊大陸,使得中國隊可以快速在兩塊大陸之間大量運兵,這意義十分重大!

“西海龍宮”建造於四千米深(不是確切數字!)的海底,不過,人們一般不稱其為龍宮,而簡稱為“西海城”。在如此深的海底建造一個如此巨大的城市,對材料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西海城的基石,是兩種新的異形核材料——秘銀和水曜石。

秘銀是一種高強度的銀白色異形核金屬材料,是2047年底剛剛試製成功的,現在已經能用息壤量產。其結構強度為氮化碳的980倍,密度為35克/立方厘米。其強度不及精金,只有精金的一半,但密度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