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徐旋可不是省油的燈,便挺身而出,說道:“皇上,自我大唐創立以來,邊關戰事連綿不斷,又何來風平浪靜過?張大人是不是說漏了?”徐旋將目光轉向張謹,張謹被他這麼一說,倒也不敢說話。然而徐旋的直諫;如針般刺入李煜的內心。
“戰事,戰事,一天到晚都是打戰,朕不想聽這些,能不能讓朕歇歇?丞相,你說,你有何高見?”面對李煜的責問,徐旋並沒有退縮,而是繼續說道:“皇上,自從林將軍戰死後,我朝便無能征善戰之將,依臣愚見,應當在民間發出佈告,廣招習武之人,最終以武選將,日後可帶兵出征,保我大唐百姓永享太平。”“說得好,就這麼辦,還是丞相想得周到,老丞相,此事就交由你辦理,不得有誤,”“臣領旨!”
“唉,林仁肇將軍走得太匆忙,可惜了,朕經常在夢中見到他。”李煜嘆息道。(林仁肇原是南唐大將,驍勇善戰,因多次向李煜提出對北宋要主動進攻,不能被動忍讓,而當時的李煜懼怕北宋的實力,害怕得罪趙匡胤,最終撤掉他的將軍一職,林仁肇回到老家後,終日鬱鬱寡歡,不久染病去世),一旁的張謹向徐旋投來異樣的眼光,但又束手無策。勾心鬥角——這就是朝廷。
“啟稟皇上,北宋趙丞相求見!”話音剛落,只見一名小太監急匆匆地跑上大殿,“趙普,他來幹什麼?”李煜一臉的憂慮,這也難怪,北宋向來與自己不和,是自己的勁敵,雖說李煜在政治上、軍事上都已經給北宋做出了巨大的讓步,但他還是會有所顧忌。
“宣!”為表誠意,李煜站了起來,自他登基以來,為保住自己的那片江山,年年向北宋進貢各種金銀財寶及美女……,並且向宋稱臣,自改封號為江南國主,在趙匡胤眼中,他只不過是個兒皇帝。
趙普隻身一人走進大殿,“下臣參見國主!萬歲萬歲萬萬歲!”趙普恭敬地跪下,李煜剛要開口,不料,那張謹卻突然指著趙普大罵:“什麼國主?有你這麼行禮的嗎?你這不是擺明鄙視我大唐嗎?皇上,應當立刻讓人把這不知好歹的東西拉出去砍了。”“住口,不得無禮!”李煜大聲喝斥道,張謹當即低下頭,只好退到一邊,趙普起身後便看了張謹一眼,說道:“大人息怒,依照盟約,當今天子乃我趙宋,下官何錯之有?”張謹未作辯解,剛剛只是做做樣子。
“來人,快給趙丞相賜坐,”李煜不想提起丟人的事,迅速轉移話題,於是便問:“丞相此次來訪,不知有何事?還要煩勞丞相親自跑一趟?”趙普坐下後,微笑地說:“回國主,下臣此番前來,是有件喜事帶給國主,”“喜事?”李煜很是吃驚,這時,所有大臣們議論紛紛,徐旋、王新更是感到莫名其妙。
“敢問丞相,喜從何來?”李煜從龍椅上走了下來,“國主,下臣是奉我主旨意來向貴國提親,兩國聯姻豈不是喜事一樁?”“提親?丞相可否直言?”李煜倒是聽糊塗了。
“是這樣的,我主胞弟晉王爺對貴國靜瑤公主仰慕已久,特命下臣前來提親,希望能與貴國一結秦晉之好,”“趙光義?”李煜一聽頓時怒氣沖天,眾所周知,趙光義為人陰險奸詐且又是貪財好色之輩,拱手送出自己的妹妹,無疑是往火坑裡送。於是大步回到龍椅上,整張臉立即陰沉下來,便用冰冷的聲音反問道:“那要是朕不答應呢?”“請國主三思,自古以來,兩國聯姻致使百姓安居樂業的例子並不少見,如西漢時的昭君出塞、太宗之期的文成公主……”趙普正要接著往下說。
“好了,不要再說了,言下之意,貴國是想以此為藉口挑起紛爭不成?希望丞相回國後替朕轉告貴國國君,多年來,我大唐年年向貴國進貢,並割讓大片土地,你們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此番提親是出自本意也好,威逼也罷,朕是決不會用自己妹妹來換取江山的穩定!”李煜的一番話讓全場陷入一片疆局。
“國主,你這……”趙普話未說完,徐旋走了過來,拍拍他的肩膀,說道:“丞相還是請回吧,恕老夫多言,今日即便皇上答應此事,難保貴國沒有亡我之心?丞相還是不要在此浪費口舌了,請吧。”趙普頓時啞口無言。(這趙普沒讀過書,官居一品的丞相居然大字不識幾個,歷史上也只有他了。)而徐旋卻是狀元出身,論口才,趙老兒哪裡說得過他,只好知趣地退出宮殿。
趙普吃了閉門羨,自然是非常掃興,但李煜今日的舉動倒與以往大相徑庭,這在他繼位以來,倒也是第一次拒絕北宋。
鏡頭再轉向友來客棧,友來客棧位置處於京城的南大門,無論是過往的客商,還是兩國的使臣,都要在此路過,換句話說,這